从专科毕业到任职清华教授,他是如何做到的?

  • Colin
  • 0
 

如果你怀疑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5”“双一流”光环的学生能否考上研究生成为博士、教授,如果你怀疑一个当年什么也不懂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孩子能否实现梦想,那么,请看看这篇文章。

 

从山村走到清华的青年法学家

 

 

来源 | 硕士博士俱乐部

作者 | 何海波

 

何海波教授

1989年至1992年就读于浙江省政法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并入我校前身杭州商学院),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英国杜伦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兼职编辑、《清华法学》副主编,耶鲁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宪法学、司法大数据。

Q1:回首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何海波:

总体上,我是一个比较无趣的人,就算杭州的风景如此秀丽,我也没能在大学期间抓住机会谈个恋爱。

 

在政法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还是读书。那时候大家晚自习是在教室读书,而我经常是整栋大楼最晚出来的一个。我熄了灯,整栋楼也就熄了。有时候,一个人骑车到植物园,找块草坪,一读就是大半天,直到夕阳西下。

 

为了有机会多读书,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学生助理,这样可以自己进书库去翻书,也利用点小职权一次多借几本。最难忘的是,学校发下来胡建淼老师主编的《行政诉讼法教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还没上课,我就被这门学科吸引了。当时我是学生会的一个小干部,蹭了学生会的办公室,用两个通宵看完了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那种兴奋是对一个新生制度的兴奋,至今难忘!这种读书经历对我后来走上行政法研究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92届学生毕业留影(第四排右起第三位为何海波)

Q2:您大学期间最欣赏的老师是谁?

何海波:

政法专科学校有很多有魅力的老师,我很幸运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当然,接触最多的是我们的几位班主任老师,包括今天在场的叶智兴老师。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我毕业工作、读研以后,叶老师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现在学校已经合并,校址也不在了,叶老师就成为我们班的精神纽带。还有教我刑法的裘国平老师、教我经济法的吴东仙老师、教我民法的罗思荣老师、教我法律逻辑学的李振华老师、教我行政法的燕广老师、教我政治学的吴佩周老师等等。他们上课有不同特点,包括成绩打分上的“慷慨”和“吝啬”,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今天的标准。特别要说的是,于绍元校长教我们行政诉讼法,也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给过我很多帮助。老师们对我后来走上继续深造、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道路有很大影响。

 

1990年的教师节,何海波所在的班级给每位老师的贺卡,吴佩周老师提供

Q3:作为一名成功的青年学者,您一直坚守的治学原则或者信仰是什么?

何海波:

这个问题有点大(笑),很难归纳。但今天在座的叶(智兴)老师、吴(东仙)老师、罗(文燕)老师,我可以向你们汇报,你们当年教给我的关于法治的信仰,我没有忘,也没有丢(鼓掌)。

 

在一个充满不义的世界里寻求正义,在充满混沌的世界里寻求秩序。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我们会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绚烂。在社会上甚至我们身边,都会存在许多不义的事情。我们不一定总能解决它们,有时我们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法律人,对正义的追求是不能泯灭的。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懦弱,连呼喊的勇气都没有,但至少,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义,哪怕是一个点赞、一个转发也是你的态度。同时,法律世界也充满了无序、混沌和不确定,而我们的使命恰恰是在这种不确定中寻求规则和秩序。有些事现在讲还为时过早,你们自己在未来的时间里去体悟吧!

 

何海波教授与同学们现场交流

Q4:您有什么建议给现在还在大学里的学弟学妹呢?

何海波:

第一还是要读书,多读书。不仅要读上课、考试用的书,也要读不考试的书;除了法律书,也要读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的书。要扩大自己的眼界,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你的知识决定你的眼界,眼界决定未来。

 

我进大学时,我的对门(杭州师范学院)有一个叫马云的小伙子刚刚离开了校园(笑)。非凡之人,成就非凡之事。阿里巴巴主管法务的副总裁俞思瑛,她的经历也很特别。如果她一直在工商局工作,没有选择下海,今天可能只是机关里的一个处长或者副局长;如果她一直在律师事务所干,今天可能只是一名比较成功的律所合伙人;但她再次勇敢地走出去,加入一个成败未卜的团队,今天才能够站在公司法务的最前沿,见识常人无法见识的风景。她的选择,靠的是她的眼界!

 

第二个,要奋斗,自强不息。我是从农村、从山沟里出来的。1989年高考,我考得不太好,但也算是县里文科第一名,我报了北京、上海那些著名的政法学院。当我收到一个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你能想象那种失望。我打算复读一年再考,但我父亲不同意。他跟我说,“小庙里也能修成菩萨”。这句话说服了我。回首大学生活,我十分庆幸遇到许多好老师,我自己也很刻苦努力。那时候大专生不考英语四级,我觉得自己英语还行,就跑到浙江省教委,请求他们在我们学校专设一个考场。十几个同学参加考了,有两个人通过了考试,我是其中一个。毕业当年,我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毕业后,我在县司法局做了普法宣传,也做律师,但继续求学深造的心思一直没有改变。工作四年后,再选择考北大研究生,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最近还获得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你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可比我好太多了,希望你们好好珍惜。

 

最后,我想对你们说,一定要奋斗,更要有奋斗的自信!如果你怀疑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5”“双一流”光环的学生能否考上研究生成为博士、教授,如果你怀疑一个当年什么也不懂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孩子能否实现梦想,那么,我就是答案!

 

何海波与班主任叶智兴、授课老师吴东仙及学院老师们合影

来源:硕士博士俱乐部

作者:何海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不管怎么样

努力总是没错的????

 

 

欢迎留言与学术君分享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