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碰不到伯乐”:北大生读博期间肄业,回老家后待业17年

  • Colin
  • 1
来源:募格学术

编辑:学术君

 

1992年,常德张某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并继续读博。他在读博的最后一学期称自己患病,从北大肄业。之后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后一直待业到现在。

 


昨日,这则“肄业北大博士待业17年成为五保户”的新闻在网络引发热议。

 

  • 90年代,张某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之后继续在北大攻博。读博两年半左右,张某因为生病,无奈肄业离校、回到湖南常德老家。张某说,自己一直想去大学教数学,后来又回到北京找工作,但在北京的3年里仍然求职未果。2001年,他又回到常德,在北京、长沙等地都没有觅得如意工作的他,一直在家待业看书。

 

张某的经历曾一度引发关注,缘于张某的姐姐向媒体的求助:“我们真是没得办法了,只希望新闻单位能关注一下他,帮他找份工作,让他能养活自己!”

张某的姐姐说,弟弟是乡里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是整个乡里的光荣,而现在连做自己做饭都成问题。张某的姐夫说:“我们的性格都是内向型的,他以前挺喜欢和我交流,可是这些年,他基本上不和我们讲话了。我实在不清楚他心里想些什么,但这样总不是个办法呀!”

 

10年前,张某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表示:“你们来也没有用,我这一生碰不到伯乐了。”谈起当年轰动全国的在街头卖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张某回避道:“我不评价他,但北大校长肯定不高兴”、“我不能和你们说多了,会被看穿我的内心”。

10年后,面对人生境遇的转变,张某则坦言“不想事也就适应了”。

 

有网友评论:“逃避可耻但有用,博士读下去说不定就自杀了,现在这样起码还活着。这样来看,是好事。”也有网友认为:“就是情商低加太懒,说话很正常也没精神类疾病……”。

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我们不便妄议。《法制周报》曾在2008年刊登了一篇报道,供我们走进张某的生活:

《北大肄业博士生待业7年 姐姐濒临崩溃边缘》(记者:文峰)

一间小屋、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一台电风扇,这就是42岁的张梦(化名)的全部家当。张梦是一名北京大学博士肄业生,在家乡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已待业7年,至今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他的许多同学留在全国各地大型医院工作,成为了骨干,不少人海外留学,事业有成。

 

自称未找到“伯乐”的张梦,如今穷困潦倒,其生活仅靠开小粮油店的姐姐张丽(化名)资助,而一直对张寄予厚望的88岁老父亲,还在老家等待着儿子出人头地的好消息。

 

崩溃边缘的姐姐

2008年4月27日下午5时许,湖南常德鼎城区朝阳路农贸市场。

 

张丽懒洋洋地趴在自家的烟酒玻璃柜上,双眼呆滞地凝视着门前空荡荡的小街。她那双手像七八十岁老妇人的手,又干又瘪,而她今年才45岁。

 

由于弟弟张梦没有工作,无生活来源,张丽只能为弟弟租一间小屋,自己负担房租和所有开支。

 

七年来,为了养活未能博士毕业的弟弟和上大学的儿子,她天天背着20多公斤重的米、爬数十趟楼给客户送米,而自己丈夫在工地上做一小时才挣7元钱的苦力活。

 

“我活得好累,不仅是经济上,还有精神上……”当记者谈起其弟弟张梦,姐姐张丽反复地强调着“不知道怎么搞,头都是乱的。”

 

在儿子刚上大学时,眼睛被人打伤,为了给儿子治病,花掉了数万元,至今还欠了两万元的债。

 

每年儿子一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张丽头痛不已。“幸亏孩子懂事,比较节省。”如今这是让她唯一值得欣慰的事了。

 

“读这么多书,还找不到工作。”张丽一声叹息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至今高不成低不就

在常德市桥南朝阳路某集市后的出租屋里,记者见到了张梦。

 

对于记者的拜访,张梦有些不耐烦。因为他一直深居简出,不喜欢与外界联系,而最近一批批记者的造访,让其备感“骚扰”。

 

张梦的白皙皮肤与其姐姐张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自己的事情,张梦不愿过多谈及,可一旦谈起北京大学,“我们北大……”他的话就多了起来,言语间流露出无比的自豪。

 

“你为什么博士没毕业呢?”记者问道。

 

“这个有很多原因……”张不愿过多的解释,开始沉默起来,“你的文化程度很高,为什么7年都找不到工作?”记者继续追问。“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那些工作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张梦回答。

 

在张梦的事情被娄底某媒体报道后,曾经有一家药房登门邀请他去上班,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是没有遇到伯乐,爱因斯坦就是比较幸运的。”在谈话中,张梦多次将自己与爱因斯坦进行比较,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遇到伯乐”。

 

记者将张丽目前的困境以及年迈父亲的期望告知张梦,希望他理解众人的苦衷,“我只要把书读好,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的。”张说,如果民办大学招聘数学教师,他会考虑的,但苦于一直无人上门“求才”。

 

从农村娃到博士生

“他是靠自己努力走出去的,他一直是我们家的骄傲。”张丽介绍,张家共有6兄妹,张梦是老六。

 

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家境困难,大点的孩子没读多少书,全家人将希望寄托在了张梦身上。

 

在家中,张梦一直都受到哥哥姐姐们的宠爱,所有的读书费用都是哥哥姐姐们凑的。

 

而张梦也很争气,经常得第一,学校常敲锣打鼓送其回家。从小学到高中,张梦一直顺风顺水,可在高考的时候,没发挥好,与所报考的学校相差了几分。

 

“农村没什么出路,你还是继续读书吧!”当时,张父语重心长地对高考失利的张梦说。经过一年的复读,张梦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一所医院,成为了一名血液科医生。

 

在工作期间,张梦一边上班,一边自学。3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决定继续攻读博士。

 

当时,张梦读博,对于张家而言,忧虑大过欢喜。因经济困难,父母已经无能力供其读书,而张的兄弟姐妹家境都不好,还要供孩子上大学。他们希望张梦能早点毕业,找份工作补贴家用,而非继续深造。

 

张梦的命运拐点

如果张梦能完成学业,毕业后定能有一番作为,当时众人心中都怀着这样的憧憬。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幸降临到了张梦的头上。

 

在读博的最后一个学期,张梦突然生病了。当时,传出张梦“消化道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无法坚持,还有非常厌倦医学”等原因;但有另外一种传言:当时张考取了英国某皇家医学院,但是要交20万元的保证金。对于家庭穷困的张梦来说,20万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见机会失之交臂,无奈的张急出了心病。

 

“他说总是失眠,有病,但具体不知道是什么病。”张丽回忆。事后,有知情人透露,张梦由于压力过大,患上了抑郁症。

 

当时,张梦在美国留学的同学给其寄来了2000元钱,北京的数名同学也寄来了数千元钱。此事一度成为张梦的谈资,证明自己“在北方有个自己的圈子”。但之后,再也没有同学来常德探望他。

 

2001年,回到常德的张梦,性格大变,以前还喜欢与朋友们攀谈的他,却变得异常沉默。天天将自己关在出租屋内,埋头读书,偶尔外出上网,发电子邮件给“北方知识界”的朋友。

 

即使这样,当时张梦还是一心想找份理想的工作。当年,在参加长沙某大型医院副院长组织的招聘会中,他颇受好评。

 

不料在院长亲自参加的面试会上,遭受冷落。为此,他懊恼了好一阵子。

 

不久,张梦又将简历投向了广东某医院,并很快得到了要求面试的回信。怀揣着从姐姐张丽手中借来的1000多元路费,自信满满的张梦南下开始寻梦,但最终却失望而归。

 

“前面两次找工作碰壁,对他打击很大。”张丽表示,从小学习比较顺利的弟弟,遇到了人生中两次重大挫折后,心灰意冷,变得更加自闭了。

 

自此,张梦开始放弃找工作,专心读书。

 

希望中的等待

张梦居住的出租屋与自己老家不过数十公里,但七年中,他只在家中待了一年。

张梦不喜欢住在乡下,他对记者说“农村没有机会,只能住在城市,这里有我将来的希望。”

 

已是年近90高龄的张父,双耳失聪,仍然住在那间经历了40多年风雨的土房,面临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

 

“如果请心理学专家给你弟弟治疗怎么样?”记者表示,愿意联系有关专家对张梦进行免费治疗,但被张丽婉言谢绝了。“他不会跟你去的,不会承认自己有病。”她无奈地说。

 

前些年,张丽还能将20多公斤重的大米送上7楼,如今却倍感吃力。“将来你老了,你弟弟怎么办?”由于张丽没有“社保”、“医保”,当记者如此追问时,她一下沉默了,转过身去凝视夕阳下的炫丽天空,眼眶却红了。

 

“只希望他早点明白我们的心意,找个工作。”沉默片刻后,张丽终于吃力地说出了这句话。

 

湖南省爱心心理咨询中心张姓咨询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张梦从小一直处于顺境,没有遭遇挫折,后来在读博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内心受到沉重打击,最终导致患上抑郁症。

 

张老师还说,作为高学历的人才,却7年都未找到工作,是因为长期心理压力的积累。像张梦这样的一些高学历者,对自己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更完善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

 

当他们一旦遇到某种挫折,就意味着对自己那种“高标准、严要求”目标的否定,而此时所处的高位,又使他们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负面情绪难以排解,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

 

“你这几年就连最基本的养活自己都做不到,你不觉得这是浪费吗?”

 

也许是这句话刺中了他的内心,片刻的沉默之后,张梦解释道:“养活自己还不容易?当年上班的医院待遇是可以的,但我不愿意,因为在那实现不了我的理想。”

 

本文整理自法制周报,中国新闻网,梨视频。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1000份学术资源合集包.zip

获取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用上这10个科研神器,效率至少提高90%

4位大学青年教师的故事:花5年评职称,还不如挣外快付首付!

土豪和博士在同一个饭局上相遇了,谁更自信?真的只是你缺文化我缺钱吗?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