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学位还是拿“诺奖”?师姐读博的困境与取舍

  • Colin
  • 0

综合整理报道

作者 |丁尹

师姐大我两届,可能是名字里带了个“风”,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用她的话来说——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是好在,这样的性格让她能够当断则断,在紧要关头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取舍,这最终促成了她博士学业的成功;坏是坏在,这样的性格让她在面对攻坚克难的课题时,钻进了科研的死胡同,自顾自地画地为牢,差点被困在其中。

 

这几日,她到南洋理工访问交流的事已经尘埃落地了,大家都缓了口气,后面师姐所想的就是怎么把这半年的交流访问变成一年,毕竟对国内大部分高校而言,留学一年才算是真正的海归。

 

对于师姐而言,科研的精彩,大概才刚刚开始吧。

新来的乐天派

 

师姐只是我名义上的师姐,实际上她是跟着其他老师读的博士,她的导师因为“某些原因”职称难以晋升,所以空有博导的能力,只能当个硕导,该导师名下五个博士分别挂在系所里五个博导的名下,师姐就挂在我导师名下,而她的课题又恰好跟我有些重叠,所以走得比较近一些。

 

师姐性格开朗、外向,据导师说,当时她刚入学的时候,几乎拜访了系所所有老师的办公室,逢人都笑得很甜,所以提起她,几乎所有老师都说她是个“新来的乐天派”。

 

当然,在科研课题的攻坚上,师姐同样“乐天”。刚转博那会儿,她导师就塞给她一项重点课题,其中最关键也最难的部分就是气动和动力学的耦合方面,且不说这方面相关研究本就较少,更艰难的是她们课题组在这一块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积累,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白手起家,这对于任何新人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师姐却毫不在意,风风火火的性格让她没有时间去评估所谓的困难到底有多难,而是兴致高昂地一头扎进课题研究中。

 

她说:所谓高山,不就是用来攀登的嘛!

攻坚克难的正确姿势?

 

雷厉风行的师姐认为自己已经找准了课题方向,一门心思扎进头去,摆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气概。

 

她导师对师姐的勇气印象极为深刻,有一次饭局上,半开玩笑说:她当时就像麦哲伦,不找到新大陆誓不罢休。

 

然而,新大陆的探索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师姐不仅没有船队,她甚至连一只船都没有。比如说,气动方面要用到CFD,动力学方面要用到CSD,虽然有不少现成的商业软件,但是那些软件局限性太大,根本无法准确地应用到该项目中,即便勉强用上了,出来的结果也是经过无数的假设修正以及降阶处理过的,根本没法正确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没有轮子,师姐就自己动手造轮子。

 

她为了做出一个完善的多学科耦合模型,在博士的头两年里,自学了张量分析、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飞行动力学、还学习了开源CFD软件OpenFOAM,商业软件ANSYS FLUENT,NSTRAN 等等,看过的以往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有数十篇,各种期刊、会议论文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她成功了吗?

 

从某些方面来说,她确实获得了成功,她给他们课题组实现了第一套自主的用于旋翼计算的CFD代码,并且在结构、动力、飞行力学方面都实现了课题组的零突破。

 

但是,从绝对的结果来说,她失败了。因为她整整花了两年,虽然把项目零零散散的内容完成了大半,却始终无法收敛,拿出一个完整的符合项目要求的整体耦合模型。

 

等到第三年初,她早上梳头时发现自己头发一梳掉下一大把的时候,她才突然醒悟过来——自己的博士生涯已经过去两年了——而自己仍然一事无成,项目迟迟没法结题,博士小论文也一篇都没发。

 

自己苦心孤诣、攻坚克难,为整个课题组做出了如此多的开创性工作,难道都不是正确的姿势?

是想拿博士学位?还是想拿诺贝尔奖?

 

在博士求生之路上停滞已久的师姐终于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翻阅项目任务要求,一次又一次地检查自己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有点太过于苛刻了——在某些细枝末节或者说并不是关键问题的问题上追求完美,导致花费了过多的精力,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她已经偏离了项目研究的初衷,也偏离了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初衷。

 

“我只是想尽快拿下这个学位,而不是想创造什么终极突破,去拿诺贝尔奖啊!”师姐自嘲地笑了。

 

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了。

 

当断则断,有舍有得

 

“名字里带风”的师姐以最快的速度作出了决定——壮士断腕。她剖析出对课题而言不算是关键问题的那些内容,而后将这些虽然已经付出了极多心血但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冗余的研究内容付之一炬,借此将整个理论模型极度简化,简化到即便是隔壁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也能较快地弄懂该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凭借着这个功能高度核心化的初步模型,师姐迅速将其应用到了实际的工程分析中,并将结果展示给多位同学和导师看,从而得到了不少有益反馈,师姐按照反馈又快速调整模型,然后再次收集反馈,简化的模型大大加速了这一迭代的过程,最后顺利完成迭代收敛,为师姐的第一篇SCI 夯实了基础。

 

我曾经问过师姐:你后不后悔当时放弃了苦心孤诣攻坚了两年多的东西。

 

师姐笑道:后悔啥呀!我要是当时不放弃那一大摊子拖油瓶,我就算再花四年,只怕连一个简单模型都搞不定,博士别想毕业了吧。

 

确实啊,如果不是师姐的果断取舍,现在的她或许还远没有达到博士毕业标准,也多半不会有这一次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吧。

 

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博士期间的研究也不外如是。

 

在我看来,稍有不同的就是:读博读博,终极目的不是科研,而是“攻读博士学位”。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在科研方面作出一些“新鲜的贡献”以及在专业细分领域做到精通级别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作出跨世纪的突破和创新——那是努力、运气和才华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的奇迹。

 

当断则断、有舍才有得,如果你想在合理的时间内拿到博士学位,这绝对是一条重要准则,当然,你同样也完全可以醉心于科研,不去考虑学位的事,如果你的导师和经济状况都不抗议的话,至少宪法是保障你研究自由的:)

 

愿与诸君共勉。

来源于:慕格学术/作者:丁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今日最佳:大学考试可以带小抄?字数还不设上限!

人大副校长:不告密是你们应坚守的人生底线

大学期末考试,老师和学生谁更怕补考?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