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遭遇“家长暴力”,家校关系怎么了?

  • Colin
  • 0

来源 | 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记者 | 周畅 吴晓颖

 

本应受到社会尊重的教师,却被个别家长拳脚相向,冲击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职业荣誉和尊严,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尊师重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与教师之间为何会出现极端事件?应当如何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校园安全?成为值得思索的话题。

家长向教师“举起拳头” 粉碎了谁的心?

日前,安徽淮北发生一起校园寻衅滋事事件,教师在校园内被学生家长殴打受伤,引发社会关注。

6月29日上午,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五(5)班老师张某被殴打受伤。接到报警后,公安民警立即到场处置,当场控制了肇事者,同时将受伤教师送往医院治疗。

经调查,29日上午大课间,五(5)班学生张某铭与赵某泽发生矛盾,张某铭殴打赵某泽后谎称自己被打。张某铭的母亲赵某妹、姨赵某玲找到五(5)班班主任老师张某,对其殴打,赵某泽和多名同班同学受到谩骂。

当晚,公安机关在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决定对肇事者赵某妹、赵某玲行政拘留15日。

此事引起网民热议,部分网民认为,当教师生命权都无法保障的时候,一味包容、放任,提倡“赏识教育”,将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有网民表示,一些家长动手打老师的行径令人心寒,如今对学生的保护有些矫枉过正了,老师批评学生严重点就可能被问责,和体罚、虐童挂钩。印象中,小时不乖的小朋友被老师罚去操场跑两圈或罚站,这些对管束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非常有用的。

记者梳理发现,教师被学生家长暴力现象并非个例,家长和教师之间发生冲突、争议的事件近年来频现报端。据报道,2018年6月,蚌埠五河村民王某在儿子所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向语文老师张某某询问试卷发放情况,未得到老师的及时回复后,王某在班级微信群里辱骂老师,随后到校对老师进行了殴打。2018年6月8日,高考结束当晚,四川资阳市乐至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杜某和班上学生们一起聚餐。期间,家长舒某带人来找杜某,双方发生口角,杜某遭到殴打。

“这些极端案例近年屡有发生,究其背后原因,是家校沟通不到位、矛盾激化所致。”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室主任李萍说,理想的家校关系应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尊师重道,家长老师相互尊重、形成育人合力,但当前家校之间存在双方权责边界不清、家长对教师信任度降低等诸多问题。

“打的是老师、痛的是教育、伤的是孩子,我们应该拒绝任何殴打老师的恶劣行径,个别家长造成的恶劣影响,需要更多人去弥补。”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方双虎认为,教师被打、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教师生命安全得不到法律保护、师道尊严被人随意践踏,伤害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情感,更多的是伤害教育,让教育远离了教育规律和本质,让教育失去了本身的光华。

 

不携手却走向对立 家校关系为何失衡?

多名受访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教师遭遇家长暴力相向,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家校关系商业化,社会评价功利化。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奇认为,有些家长把师生关系当做商品服务关系,有些老师则在师德师能方面有些缺失,两者的错位容易导致关系紧张。

“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粗暴化、简单化是更深层原因,常常用简单的分数和获奖掩盖忽略学生的品行和健全人格,用考取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学校替代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立德树人。”魏奇说。

二是教师定位不明晰,教师职能无边界。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坦言,当前基层教师承担过多不应承担的职责,没有明确教师的职业边界,一味用“春蚕”“蜡烛”的职业标准来定位教师,往往导致家长将教育的责任都转嫁到教师身上。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认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地区或者人群分布的不平衡性,学校和学生家庭有的形成矛盾对立体,关系容易激化。一旦学校和家长关系激化,直接面对矛盾的往往是一线教师。

接受采访的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告诉记者,如何“管学生”成为近年来一项“艰难的选择”。成都市一名从教20余年的小学教师告诉记者,老师惩戒“熊孩子”、问题学生的手段非常有限,除了言语说教就是请家长,体罚是绝对不允许的,连批评都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保护孩子自尊心,说重一点都在担心学生接受不了,怕出事。

三是“安全焦虑”心态严重,个别家长法治观念淡薄。多名受访的教育工作者都提到了当前家长的“安全焦虑”心态。“在一些家长心中,子女高于一切,不允许有任何损害、不公或者疑似损害和不公。这些子女多半时间在学校,所以学校、教师是直接的利害关系者。”高永安说。

“如今家长对孩子身体、学业越来越重视,对学校要求也越来越高。”成都市一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孩子在学校磕磕碰碰很正常,家长普遍都能理解。如今,孩子受点小伤有些家长会小题大做,必须弄清楚是谁的责任。她班上有名学生被家长宠溺娇惯,经常不写家庭作业,多次找家长沟通,家长并不理会。这名学生有次和同学打架,脸上有一道划痕,家长便立马到学校找老师理论。

“学生看家长,家长看社会。”一名教育部门工作者说,家长的暴力行为反映了其本身没有法治观念,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影响。他认为当前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教师的价值没有被认同,再加上惩戒教育的缺失,不仅造成家长的肆意妄为,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效应。

 

业内呼吁家校沟通要“勤”  校园安全保障要“硬”

多名教育工作者呼吁,谨防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的“破窗效应”,要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协调,同时也要加强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理解沟通、家校协作才应是教育本来模样。”方双虎认为,当前要让教育真正走向新时代,必然的选择就是还教师师道尊严,给予教师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给予教师应有的教育权利和个人权利,让教育真正变成教育,让人们敬畏教育、相信教育,而不是践踏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专家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应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对惩戒程度进行明确界定,比如什么程度的错误要有谁来执行惩戒,是教师学校还是专门的社会机构都应该划分清楚,确保通过惩罚措施让问题学生行为回归正常状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是最需要被教育的群体。”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邓达说,应以家长学校为抓手,建成以学校校长、教师等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克服“以会代校”、专业课程缺乏等问题,多渠道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

“好家长也是培养和教育出来的。”魏奇建议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重视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家长定期了解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考试成绩和排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或家长群,定期交流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孩子和家长。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建立妥善的冲突解决机制,家长可组成家长委员会,协同并监督校方处理校园暴力和相关矛盾冲突。涉及违法犯罪的,报警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学生家长应尊重该组织的处理决定,对决定不服者,可向教育主管机关或者更高层矛盾调解组织或司法机关申诉。

“校园安全保障不容忽视,应当建立专业教学安保机构,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保卫科,招聘专业的校园安保力量。”一名公安民警说,还可以设置家长接待室,对需要进入校园的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士进行安全防护,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主动开展警、校联动,一键报警、视频监控,做到有情况时快速处置。

 

来源于: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中山大学教授就性骚扰事件发声明:有不当行为,但网文也有不实

中山大学通报:停止张鹏任教资格,报请取消青年长江学者称号

湖南大学回应论文抄袭:撤销抄袭者硕士学位,导师停招三年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