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感慨:一些好的期刊会直接过滤硕士学历段的老师…

  • Colin
  • 3

来源 | 募格学术

作者 | 阿东


前些天,看到募格学术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篇《我不建议硕士毕业后进高校“受罪”,不光是因为编制和收入》一文后,感慨颇深,遂提笔也想写点什么。



我是05年进入一所省级普通二本学校的,那时不像现在,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是蛮吃香的,所以我们当时入职后,很快就拿到了编制。虽然当时我们对编制并不太了解,但有一点还是挺高兴的,那就是终于吃“皇粮了”。


说实话,零几年那会儿,在高校当老师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一方面,教学任务不算重;另一方面,科研压力也不是太大。而且,那时的期刊对学历要求还不是太高,至少不会因为你只是硕士学历就直接拒稿。不像当下,如果你不是博士,都不好意思去投稿。所以那时,很多同事都能在一些比较好的杂志上露个脸。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日子变得越来越少。入职那会,还单纯的期盼着就这样无忧无虑的在高校呆一辈子,有时间就写写论文,没时间就好好上课,争取做一名人人喜爱的园丁。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种理想越来越难实现,就像那句话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我们没来学校之前,学校评职称是既看论文,也看教学,有时候,学院在推荐上报名单时,更多的将教学放在靠前的位置,毕竟对于那些资历较长的老师来说,按教学评分更占优势。所以那时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好好上课,做好分内之事,等工龄到了的时候,自然会评上去的。


但是,这样的观点很快就被推翻了,学校为了更上一个台阶,于是给我们老师下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课题和论文成为了占分比例最高的两项,而教学质量考核则放在了末位。尽管我们私底下怨言不断,但也不好明面上说这样的做法不对,毕竟论文和课题是最容易量化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是最方便证明教师科研水平的。因此,作为年轻的我们,还是在无奈中接受了这样的现实,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到头了,以后的日子就要围绕着课题到论文,论文到课题的重心了。


按道理说,这样的日子马马虎虎也能过,纵使压力比以前要大些,但总体上还是能接受的。可是随着时间来到2010年前后,高校学历门槛水涨船高,学校为了升一本,又开始鼓励且督促我们这些硕士学历的老师去读博士,而且更狠的是,学校开始将学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时至今日,学校已经将评教授的起点规定到博士了,这也直接意味着硕士出身的老师再也不可能获评教授职称了。


更为现实的是,才几年时光,期刊对学历甚至学校的要求就变得极为苛刻。这种感觉就像过山车一样,前一刻你还在山顶,下一刻你就跌进了谷底。更为过分的是,一些好的杂志期刊二话不说,直接过滤掉了硕士这个学历段的老师。虽然这些期刊以前要求就比较严格,但至少还没到那种以学历评论文的地步。因此,这也直接导致以前经常听到的某某又在哪个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消息一去不复返,而且拒稿成了常态。同时,这也间接宣告我们这些硕士学历的老师已经很难进入那个圈子了。


尽管学校以及期刊都给了我们诸多压力,但是从根本上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因为我们清楚明白,只要我们做好分内的教学任务,即使我们不去发论文、读博士,学校给我们的工资一分也不会少,顶多我们评不上职称罢了。


这时肯定有人会问,你们凭什么能这样,凭什么不发论文也不扣工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有着正式的编制,我们不是聘用人员,也不是人事代理,所以我们才不会失业,不会辞退,至少目前是这样,所以这也是很多老师不去搞那些,却依然过得自在的原因。


因此,编制这个东西,在很多时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以这样说,它在没用的时候又有用,在有用的时候又没用。所以,我很能理解募格学术那位作者为啥不建议硕士去高校了,如果连编制都没了,那进高校图啥呢?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很难做到那种心如止水的境界,也很难不去理会别人鄙视的眼光。毕竟我们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为了能够在高校活的“体面”,我们不得不去提升自己。


有人肯定会跳出来说,你们老师读博士不是很简单吗?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觉得应该很容易,毕竟一直未曾离开过象牙塔。可是,真正到了操作层面,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我们肯定不会辞职去读,否则那样的成本实在太大了。但是对于导师来说,他从不考虑你的成本,因为他要招的是那种能心无旁骛跟他三年的人,而不是我们这种拖家带口的人。因此,在申请读博的那会,就愁死了很多人。幸运的是,母校慷慨的接受了我,从而让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其次,千辛万苦入了博士这个圈子后,留给我们的最大焦虑就是发论文。按道理说,写论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在从教的时光里,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论文。可是因为在职,我们需要两头跑,一方面,学校照常给我们安排教学任务,丝毫没有因为读博而给我们减轻点压力;其次,导师会不停的催问你论文进展,再加上母校和单位之间的距离,导致我们心力交瘁。甚至很多时候,家庭还会冷不丁的冒出个事,从而打断你早已筹划好的计划,导致论文一推再推。所以,这也是很多在职人不愿意去读博的原因,若不是为了生活,谁会愿意去受这份罪呢?


开心的是,在经历三年这样东奔西跑的日子后,我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博士学位,在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和别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唯一遗憾的是,这一起跑线迟到了若干年。


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奉劝那些有着高校情怀的孩子,请你们别走弯路,好好读书,好好提升,静待春暖花开。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其实博士生挺羡慕996的,因为我们都是“7117”

又一位“90后”教授:26岁成博导,发SCI论文超25篇

华北电力大学孙玉兵教授等人涉嫌团队论文造假,学校回应了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