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有对学霸夫妻,同窗九年双双成博士,科研爱情齐奋进!

  • Colin
  • 0


来源 | 华东理工大学、上观新闻、募格学术

编辑 | 学术君

学业与爱情双丰收

事业与婚姻同奋进

“遇见你,让我们都成为更好自己”

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4级硕博连读在读博士生曹亚明和洪亚云是一对羡煞旁人的学霸夫妻。或许天赐良缘,在他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亚”字。在许多同学眼中,他俩不仅学习好,颜值在线,而且也充满着理想。这对学霸夫妻即将在今年6月毕业后携手奔赴祖国西部就业。

不要绊脚石,只要催化剂


——绝不能让爱情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将相互的鼓励和帮助作为学习路上的催化剂。


时钟拨回到七年前,此时的曹亚明和洪亚云是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102班的大三本科在读生。“之前不太熟,没有过多的交流。”这一年,是他俩确定恋爱关系的那一年。因为一次大学计算机期末作业的相互帮助,他们走进了彼此。



两人坦言,在之前的大一大二学年,他们在班级的成绩只能算中上水平,在综合课程奖学金二等和三等之间徘徊,课程成绩平均分80出头。


在相识之后,俩人暗暗约定,绝不能让爱情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是要将相互的鼓励和帮助作为学习路上的催化剂。大三学年是化学学院学生专业课学习最繁重的一年。因此,在这一年时间里,教室和图书馆成了他俩最常去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自习到图书馆闭馆和教室阿姨清场的时间。


“洪亚云心思缜密,学习效率高,常帮我解决学习细节方面的难题,做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我的思维比较活跃,常去负责钻研一些较难的问题。”曹亚明说,在期末复习阶段,由于他当时还兼着巴斯夫公司的暑期实习,经常回到奉贤校区已经是晚上12点,但两人仍会在奉贤校区的一食堂继续学习复习,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通宵也有过好几次。



付出的汗水终将浇灌梦想之花。大三学年,曹亚明和洪亚云的成绩双双取得质的飞跃,综合课程平均分均突破90分,成绩分别位列应化专业第一和第二名;到大四学年,两人课程成绩继续位列应化专业前两名,分别获得综合课程奖学金特等和一等奖,也双双获得优秀毕业生和华东理工大学首届荣誉毕业生称号。


事实上,在大一刚入校的时候,他们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党组织考察,并经过中级、高级党校培训,入党“公开答辩”等流程,在大三上学期,双双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跨学科交流,探索科研奥秘


——科研是一门交流的学科,闭门造车往往是死路一条。不断的帮助和交流,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


2014年,曹亚明和洪亚云双双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再续同窗友谊,今年也是俩人在华理共同度过的第九个年头。


科研工作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头号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因此,虽然实验三楼和实验四楼之间只相隔几米的距离,但曹亚明和洪亚云每天的见面时间往往也只有晚饭时间的一个小时,而在这一个小时时间里,他们讨论最多的不是你侬我侬,而是科研。



“科研是一门交流的学科,闭门造车往往是死路一条。材料学科的难题,往往能被学化学、生物的人迎刃而解;化学学科的难题,往往在学物理的人眼中就不是问题。因此,虽然我们一个是分析化学专业,一个是先进材料专业,但我们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时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曹亚明不无激动地说。


原来,曹亚明博士论文的一章研究内容就来自于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他回忆,当时自己在研究一种新型二维材料,该材料有各方面卓越的性能,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其在空气中会快速的降解,造成器件性能急剧下降。国际上现在往往采用物理封装法来对该材料进行保护,但物理封装又会破坏材料的本征性能。“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洪亚云提出她们有一种常用的生物材料,能对很多基底材料形成成膜修饰,并且不会破坏被修饰材料的本征性能。”


更巧的是,该生物材料在自聚反应的时候能够提供还原耗氧的反应氛围,使得修饰反应能够在低浓度氧气情况下完成,形成对曹亚明所研究二维材料的直接生物封装,完美的解决了他的难题;在后续反应过程中,由于搅拌子会刮伤薄膜,洪亚云又提出可以用生物震荡摇床来代替搅拌子的搅拌作用,再一次解决了曹亚明的难题,使他完成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不断的帮助和交流,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迄今为止,曹亚明和洪亚云已在国际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形式发表论文8篇,其中包括顶级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分析化学》等。2018年,他们双双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获得代表华理学生最高荣誉的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特等奖,获评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度人物。


携手赴西部,做夫妻同事


——在未来,我们会把所学所得,用在工作岗位上,希望我们还能延续学生阶段的默契配合,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这对恋人一边忙科研的同时,也将爱情在一年前修成正果,结为了夫妻。而在2018年的秋季招聘季中,他们又做出了一个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去西部就业。



曹亚明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他们了解到化学学院与大量中西部的公司有长期的交流合作,鼓励同学们毕业之后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同时也了解到有大量的华理校友投身到国家中西部的建设工作中。因此,他们最终共同签约了重庆的一家制药公司,从同学变为同事,选择共赴祖国西部就业。


凭着在校期间的种种荣誉和奖励,分别来自四川泸州和江西抚州的这对小夫妻,留沪就业不成问题。所以也有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会放弃上海大量公司的offer,选择去西部就业,从新药研发做起?


对此,曹亚明说道:


原因之一是我们曾经感同身受在本科就读期间一次学院组织的暑期实践中,我们去到了位于成都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了解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回味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我们当代青年在享受现有美好生活的同时,当思来之不易,并要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最需要的地方紧紧扣在一起;在本科期间,我们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在奉贤农村的支教活动,利用课余的时间去给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进行义务家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需要我们帮助和支持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化学化工强校,在‘用化学创造价值’和承担化学知识社会推广的工作中总是充当排头兵的角色。”



在本科期间的一个暑期,曹亚明和洪亚云参加了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小小化学家”活动,作为化学小老师教6到10岁的小朋友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这活动中,有90%的组织参与者都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同学和校友,大家都把这些活动视为华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促使曹亚明和洪亚云最近和学院的科研达人张琦一起积极参与了化学学院党委主办的“化学堂”微演讲活动,旨在利用化学知识,并通过视频微演讲的形式,向社会科普化学相关知识,传递化学之美,激发大众对于化学知识的强烈兴趣。


曹亚明说,原因之二是这个选择能完成他当初立下的学成后建设家乡的愿望。“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正值高三,中午正在教室上自习。我本身也是四川人,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灾难对于震区带来的巨大伤害,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学成之后要回去建设家乡的信念。当时地震发生后,我记得我把所有的零花钱全部取出来捐给了灾区,吃了两个月的泡面。”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化学化工强校,在‘用化学创造价值’和承担化学知识社会推广的工作中总是充当排头兵的角色。”



曹亚明和洪亚云都希望,未来,在新的城市,要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也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


祝福他们!



本文来源:华东理工大学(ID:LoveECUST)、上观新闻、募格学术,由募格学术综合整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收到博士延期的提示后 导师安慰我:实验室会继续发助学金

小说因作者科研成果即将发nature级期刊而停更?

重磅消息!又一本SCI正式被剔除!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