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有位从教36年讲师:只讲课不评职称,有学生都已成教授

  • Colin
  • 1

来源 | 郑天虹、蒋芳、王莹/新华社、长江日报、杨佳峰/武汉晚报

编辑 | 学术君

5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杨汉文,从教已经36年了,现在仍是一名讲师。有论文、有科研项目,但已经30年没申报过职称。
 
8月12日,55岁的杨汉文在病床上对记者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

上课从不念PPT
经常给学生“开小灶”
杨汉文和学生在一起
 
1964年出生的杨汉文,19岁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2000年并入华中科技大学)从教,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学院力学系教师。
 
他一般每周有12节课,平均下来工作日每天至少有2节课。高峰时一周有24节课。
 
 
“杨老师上课从不念PPT,从来都是板书,一节课下来,四块黑板都会写得满满的。”
 
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吴楚畋向记者回忆,杨老师上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大家碰上这么认真的老师,都觉得很幸运。很多老师上完自己课就拍屁股走人,与学生少有互动,而杨老师上课有点像师傅带徒弟,不仅乐于分享还互动频繁,经常给学生开小灶。
 
“职称不是他的追求,但他的力学水平却是一流,我内心很佩服他。”与杨汉文同一教研室的段纪成副教授告诉记者,杨汉文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把三尺讲台站好。”
 
“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还是看着自己的学生有成就,学生从学习知识到走上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一个周期,一个老师最光荣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杨汉文说,这种成就感不同于职称,是他长期扎根讲台的动力。
 
学生待他如亲人
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杨汉文回忆,重庆大学有个学生,老家是广西的,他每个学期考完试做的第一件事是写学期总结,然后发给他。一来二往,成了网友,这个学生大三的时候说他在学习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遇到困难。
 
杨汉文怕对方想不开,抽空专门飞重庆给他开小灶,给予当面指导。“他过去把我叫杨老师,现在把我叫叔叔,把我看做亲人,教学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杨汉文的一些学生已成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还是一名讲师。

妻子给他下任务一定要评职称
杨汉文依然故我
 

 

这么多年,为何不再晋升职称?
 
“我这个人把职称看的很淡薄,老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教了36年书依然是讲师,杨汉文说把学生教好是他最大的动力,最让他欣慰的是教出了很多教授、博导,让他们走上了工程力学这条路。
 
在杨汉文看来,如果学好力学,善于与每一个行业的痛点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做出巨大贡献、巨大成果的专业,力学的贡献非常大,所以培养好力学人才意义就不言而喻。
 
对丈夫不申报职称的执念,在华科后勤集团工作的妻子熊丽萍有些不解,多次督促丈夫把职称评上去,甚至给丈夫下了目标——“55岁一定要把职称评上”。
 
杨汉文依然故我。
 
杨汉文坦言,自己其实也有论文,也有科研项目,但自己从未申请过职称,只想一心一意教好书。“没有职称有学生,站好三尺讲台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此前,我们也报道过类似的事件,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讲师龚德才曾在网上走红。因为一则标题为“他做讲师31年不评职称,但所在院系的很多教授都曾是他的学生“的新闻。
 
龚德才24岁那年被评为讲师,31年“专注教学,不评职称”。他的事情也随即引发网友讨论,“大学老师到底是课讲得好重要,还是科研搞得好更重要?”而龚德才本人回应说,看到那么多学生肯定自己的教学,“做30多年老师很值得。”
 
在龚德才看来:“写论文、做学术,总该要有一点价值。他不想为了评职称而写文章。”
 
“我是老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为了上好课,做再多的准备,做出多少牺牲我都心甘情愿。”只要学生喜欢,我就问心无愧了。

大学老师到底是该重视教学还是重视科研?或许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积极的改进评职称的制度。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从教33年,公认课讲得好,但因为缺少论文,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没写一篇“达标”论文的蒋华松终于评上了教授。

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
当然了,改革应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论文和单纯重视教学都不可取。但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改进的全面推广,希望以后教地好的老师,也能自然而然的评上职称,做科研和教学,本就不该成为对立的两面。

本文来源:郑天虹、蒋芳、王莹/新华社、长江日报、杨佳峰/武汉晚报

募格学术整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 为什么研究生经常熬夜?

90后博士一作在Nature子刊发文,让“水往高处流”

大学改名原则:不求最好,但求最大!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