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天,一个本科生就这样发了篇Science…

  • Colin
  • 1


来源 | 学术那些事儿,综合整理自海宁日报、钱江晚报

编辑 | 学术君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在Science、Natur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难度,一旦在CNS上发表论文,高校、院系都会对论文的作者或通讯作者有明确的奖励,对于个人的学术之路更是强大的助推器。

日前,江大学2017级生物医学专业的罗凯文,就在73天的暑期研学过程中,参与斯坦福大学亓磊团队的科研项目,并最终在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罗凯文作为一名本科生在论文中署名位列第五位,表现不凡。


那么作为一名本科生,这位浙大学霸究竟是如何做出这样出色的科研成绩呢?


01.
言传身教
“来到浙大是一种必然”


罗凯闻,如他的名字般,敏而多闻。出生于“浙大世家”的他从小就受到科研的浸润。

罗凯闻的外公、外婆是浙江大学1959级无线电系真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长春光机所从事光学仪器相关工作。

在他小时候,外公就会拿着放大镜,给他科普光学的知识。等他放学后,更是会给他准备“定制版”算术题。

罗凯闻的父亲则是在浙大化工系完成了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全部学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那时,家住杭州市求是村的罗凯闻会常常去玉泉校区玩耍。因为父亲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在同一层楼,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验室的“小常客”——“进到实验室,看到了很多瓶瓶罐罐,还有各种实验仪器,就觉得特别厉害。”

当时,实验室学生“恶作剧”,在玻璃移门上贴了“内有H2O,禁止入内”的标志,这可吓坏了小凯闻,“我以为那是危险品!”

但这一个小小的标志,并没有阻挡罗凯闻对科学的热爱。受科学家父亲的影响,从学校回家后,他会和自己的父亲一起编科学故事,比如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

“因为月亮上的月亮兔想吃年糕,要种麦子。麦子一个月就变黄了,月亮兔每个月割一点,就有盈亏了。”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骨子里流淌的科学家的血液,不断推动着凯闻感受科学的魅力。“我想做大事,去做杰出的科学研究。”


02.
坚定信念
畅游生物医学的世界


什么是杰出的科学研究?这个问题,年轻的罗凯闻了然于胸。

“爸爸想让我学化工,但我对生物医学更感兴趣。”他没有一味地依赖父亲在学界的光环,而是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去探索,去追寻。

在罗凯闻眼里,生物医学是做基础研究,它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如何维系健康、延长寿命。“把生物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它能起到交叉学科应有的桥梁作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世界领先的生物医学技术,他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这里既有专业水准的国际教师,也有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式,全英文的授课环境还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国外高校的生活。

而在专业的学习之外,罗凯闻还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目阅读。“要成为生物医学方面的领袖人才,不仅仅要做研究者,还需要观察世界发展的变化,承担大任。”


除了专业书,他还“吃”书——不仅“吃”五万多字、两百多页的英文原著《The Outsider》,暑假期间还“吃”700多页英文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动物庄园》,对此他乐在其中。

他还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很有趣,通过逻辑的方法,试图找到社会运行的规律。”


03.
勤奋努力
Science上发表论文


罗凯闻无疑是个勤奋的孩子。

学业上,他从大一上半学期便开始往返科研实验室,暑假也基本待在实验室里,每天坚持13小时的学习,在综合成绩排名上稳居专业前三。

今年暑假,他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73天充实的暑期研学,并和导师团队一起在世界顶尖期刊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9月6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Lei S. Qi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CRISPR-mediated live imaging of genome editing and transcription 的文章,罗凯闻以第五作者的身份出现在了署名中。

“实验过程中,大部分是大量的机械劳动(搬砖):PCR,miniprep,数据统计……此时就需要提前规划,细心耐心,以求一次保质保量完成。万一实验失败,也要放平心态。”罗凯闻笑着说。

△在斯坦福和朋友和合影(右一)

努力自然是必要的,躺在原地不动的人,永远到不了终点。但是在科研中,尤其在生物领域,努力未必有回报。

罗凯闻说,自己投入的时间和工作,最多仅20%进入了文章,但他已为此深深感激,在斯坦福的研学更坚定了他科研的目标。“要是一开始鄙夷一些“搬砖”的工作,眼高手低,估计我早就一事无成。

来看看“学霸”一天的行程表:

在学校的两年和斯坦福的研学,让罗凯闻对生物医学研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科研出成果需要运气与才智,但决定性因素是热情、韧性、踏实与细心。耐得住性子、坐得了冷板凳,才有可能走到研究的彼岸。”
而对于未来,这个20岁的小伙早就规划好了:像他爸爸一样,终身科研。

“我肯定会从事科研这条路,所以在这几年我要夯实基础,到大四能够充分发挥联合学院的优势,联系教授,到诸如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名校做毕业设计。之后的学术之路顺水推舟,在高等学府中寻找自己的天地。”

“后续可能会留在国外做研究,但我一定会找机会回国,如果回到浙大,做一名教授,这样一生就完美了。”当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浮现出几分害羞的笑容,

本文来源:学术那些事儿,综合整理自海宁日报、钱江晚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前美国高校华人教授因剥削学生、性犯罪等被以10项罪名起诉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不端“黑历史”将影响未来评审

又一批高校或将改名!这所遭反对……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