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求职“歧视”录:土博、性别、第一学历…

  • Colin
  • 0

来源 | 募格学术

作者 | 可欣

随着博士的扩招,越来越多的硕士生走上了博士之路,尤其是近几年,博士生数量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博士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本土博士求职形势越来越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主要以自己和博士A和B的求职经历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博士求职的心酸经历。呼吁社会善待博士!
 
01
本人(女)博士的辛酸求职经历——性别歧视

 

本人女,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毕业于211高校,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女博士,学术能力一般,在博士期间也发表了3篇CSSCI核心期刊,博士2018年按期毕业。
 

图文无关

说实话,我是自愿选择读博的,当初决定考博自己真的突破了重重阻碍,父母认为,我一个女生,年龄也大了,学历那么高有什么用啊,该成家立业了,所以对于我读博这件事是坚决反对的。
 
男朋友本科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年龄也不小了,也想着早点结婚稳定下来,所以他和他家人也是比较反对我读博的。但是我想着硕士高不成低不就,不上不下的很尴尬,我想读完博士以后能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就这样我自己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读博之路。可读博4年时间过去了,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才觉得找工作的确困难。
 
之前,自己看过一篇报道《求职啊,请别把我们挡在门外》,在全国高校女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文中一位清华大学的“天之骄子”仅仅因为女性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被部分用人单位排除在了考虑范围之外。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或明或暗,在社会似有蔓延之势,甚至成了某种程度的“约定俗成”,以至于女性在求职中有苦难言,只能无奈的见怪不怪。
 
而今自己的求职经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社会对女博士的“歧视”,自己迟迟找不到一个好工作的一大原因正是自己的性别。我们这一批学生中,就业形势很明显,男生找工作普遍比女生好找许多,他们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我记忆深刻的是2018年8月10日,我到一家世界500强的某某企业面试,和我一同面试的还有一位男博士,我排在第一个面试,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着重问了我两个问题,一是问我有没有结婚(在我回答没有结婚的情况下,继续追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二是问我以后结了婚如何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并没有问太多工作方面的事情,整个面试时间20分钟左右。而另外一个男博士整个面试是时间大约40分钟,此时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性别歧视,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自己也应聘过的一所高校,在我所研究的这个专业,每年都有招人的名额,之前是既招国内博士也招海归,但现在虽然不明确写出来,但实际操作中已经是只要海归了。
 
自己从2018年毕业至今一直处于投简历、面试的状态,作为一个最高学历的211博士,没车没房,早上挤公交面试,晚上挤公交落败而归,至今没有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整个求职的过程我深深的感受到女博士的无奈与无助。
 
02
博士(男)A的求职经历——第一学历歧视

 

博士A本科毕业于一所非双一流院校,硕士、博士阶段均考取的是北京985高校。在校期间,小A拿到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在国外交换学习半年,有不错的论文,还利用假期为海外学生教授对外汉语课程。在教师、同学眼中,小A已经足够优秀。
 
小A本想着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做一位老师,从事一辈子的科学研究,当小A简历递到一所211院校文学院并通过面试后,院里的领导们纷纷点头同意。如果能够留在这所学校,对小A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不仅离家近,而且该校的发展速度也有目共睹。
 

 
只是招聘一名教师,仅学院同意并不能作准,最后的决定权仍在学校的人事部门。听小A说:自己最担心的还是第一学历被鄙视。”为此,小A面试完后忐忑不安。也许是怕什么来什么,A最终还是被这所大学拒绝了,而且拒绝的理由正是第一学历非211以上的院校。即便其硕士、博士均为985高校,即便该学院多年未招到合适的人选,即便该学院也试图帮忙争取,但幸运的天平并没有向小A倾斜。
 
小A虽然硕博都是北京某知名985高校,但是还是由于第一学历的原因被歧视,被抛弃。第一学历歧视让这些本科非211的博士很难办,即使取消明面上的歧视条文,但私下筛选的歧视心理依然存在。实际上,第一学历主要看的是一个人的专业基础,但硕士、博士期间严苛的学术训练,完全可以弥补本科的专业素养。可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现实,用高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后来,A去了离家较远的一所非211的师范院校,该校的应聘标准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换句话说,第一学历是专科的博士已经被悄悄地拒绝了。
 
03
博士(男)B的求职经历——“土博士”歧视

 

博士B本科毕业于211院校,硕士、博士毕业于985高校。学术成果比较突出,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博士B选择就业的方向也是高校,但在进入高校时也受到了所谓“土博士”的歧视。
 
在阅读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启事时,我们都会看到这么一条规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不过,既然只是“优先”,并不是“必须”,符合其他招聘条件的小B还是会投出简历。只是大多数时候,他拿不到进一步笔试、面试的资格。国内高校对于海归的偏好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许多人指责这种推崇海外学历的做法“崇洋媚外”。

每年有很多博士生毕业,大多数人又都首选继续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但实际上每年放出来招聘的职位并不多,总体需求小,加上富有竞争力的海外竞争者,“土博士”们的境况可想而知。
 
博士这一群体过五关斩六将,经历层层选拔,并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毕业,本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但当今的社会存在着性别歧视、第一学历歧视、“土博士”歧视。同龄人有房有车,有家有孩子,而我们博士这一群体没房没车没收入,求职碰壁,工作不顺利,生活压力大,失眠、脱发、焦虑、无助。最后我想说,请善待博士!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他45岁当选院士,是最年轻百人计划入选者,还是个“科普狂人”!

博导说:招博士有点像在古玩市场淘文物,稍有不慎,就有看走眼的时候

退学!西南政法大学一口气清理掉14名全日制博士生、8名硕士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