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篇SCI / EI论文、多项发明专利、本科生科研导师……这位华工研究生,着实厉害!

  • Colin
  • 1
来源 | 华南理工大学、新华网

编辑 | 学术君

 

不爱逛街、不爱打游戏,但醉心科研,发表32篇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论文拥有9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另外60余项专利在受理中……这个“大神”就是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关伟鹏。

 

 

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中轴线西侧,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3号楼406室的十几平方米的室内,摆满了桌子,每张桌上都摞着半人高的书籍。这是关伟鹏最喜欢待的地方。
 
科研有种致命的吸引力,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在华工这样的平台,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关伟鹏说。
关伟鹏在电脑上演示自动化工程。新华网 何善福 摄
 
奋斗 青春是科学的“研”色

关伟鹏,2012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免试入读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可见光通信、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研究。“我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想看看科研究竟是什么,用一个寒假准备资料,继而发表第一篇论文,这让我确定自己喜欢并享受科研这条路。”关伟鹏说。

 

科研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枯燥的,自主科研的道路更是充满困难。关伟鹏的科研道路也并非一蹴而就。大一大二时,他也没有展现出对科研的兴趣。直到大三,借由争取保研的契机,关伟鹏才开始踏入科研领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研究领域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再选一个觉得比较有意思方向来做。选定方向之后,我就会以小方向为突破口去查看大量的文献。”在反复的阅读与检索中,关晓鹏确定了可见光通信的研究方向,走上了自主科研的道路。

 

科研道路上的淘汰率有多高?坚持几年可能只剩一半的人了,关伟鹏的科研之路也不平坦。第一篇论文投了三次被拒绝了三次,“专家们觉得我的创新点不够,我就不断地更新、修改。”

 

当第三次被拒时,他有过怀疑但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当时有专家提出的想法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准备了材料反驳他,同时申诉,要求换专家重新审核。”通过和专家们的“斡旋”,第一篇论文在波折中发表。

 

提及第一次论文发表,关伟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从国家层面看,科教兴国,我愿意尽点力;从自身来看,我渴望被认可,如果全世界都能看到我的科研成果会觉得很自豪。

 

关伟鹏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 何善福 摄

 

感恩 用心打造“硬核”团队

 

关伟鹏觉得自己小小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是源自华工给予的科研沃土。
 
“华工是一个让每个人的才华都能充分发挥的地方。”双创孵化基地、双创项目和比赛……从空间到技术,华工为关伟鹏提供资源、机会,让他发挥。
 
2016年,关伟鹏组建了由本科生组成的学生自主研究团队“R&C”,“团队和感恩的力量会让我走得更远。我希望做点什么回馈学校,建立这个团队说不定可以发现一两个科研人才,这对国家和学校来说都是好事。”
 
“R&C”团队成员在20人左右,在没有指导老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从事视觉可见光通信、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移动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申请的各种项目。
 
关伟鹏会布置一些课题,从实践出发,帮助本科生尽快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走上科研的道路。每周例会汇报项目及实验进展,和师弟师妹及时沟通,时刻把握各个项目开展的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关伟鹏的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成立至今,团队硕果累累,迄今已发表高水平论文(SCI/EI)28篇,申请专利100余项,项目20个。
 
张鑫杰今年大二,来自电子与信息学院,去年加入关伟鹏团队时仅自学过一些图像处理,还是个“毛头小伙”,但“师从”关伟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了多篇SCI论文。对一位大二的本科生来说,这个成绩着实不易。“师兄经常给我指导,对我的日常研究和论文撰写提了大量修改意见”,在张鑫杰的眼里,关伟鹏是一位“热心的大师兄”。
 
对科研的探索成了他们生活的主心骨。“在2018年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的最后两周里,我和十几个本科生们一起通宵‘决战’,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在实验室,都毫无怨言。科研的魅力让我们共同前进。”关伟鹏说。
关伟鹏在做实验。新华网 何善福 摄
 
反思 走出“象牙塔”释放科研生命力

回忆实习的日子,关伟鹏感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高校的科研追求高性能,但对企业而言,也要考虑成本和性能的平衡,以及市场的需求。”

 

实习前,关伟鹏把可见光定位技术运用到手机上,通过app的操作,实现定位,但是实验简陋,在参加比赛时,专家们表示看不懂。“实习时通过企业对市场的调研,发现市场不需要这样的技术。”

 

实习期结束后,关伟鹏回到学校,决定把可见光定位技术移植到机器人身上,这就意味着重新写代码,确定精准度。改进后的实验更直观,让团队在“大学生挑战杯”参赛的201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8强。

 

 

关伟鹏介绍,“现在的无人餐厅采用机器人送餐,是在地上铺设磁导轨,机器人沿着线路送餐,灵活性差,而且地面地板易受损。如果采用可见光定位技术,在餐桌上方的LED灯中植入芯片,在电脑上设定该餐桌灯的信号源,机器人能自己找到该餐桌。”

 

科研这一路并不一帆风顺,但科研之难,也抵不过“我愿意”“我享受”“我渴望”“我喜欢”“我想”……“科研的道路肯定不会轻松,但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它,在充满挑战的路上披荆斩棘才是我所向往的!”关伟鹏说。

 

本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新华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施一公:无论什么学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

他45岁当选院士,是最年轻百人计划入选者,还是个“科普狂人”!

硕博研究生期间应该明确的50件事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