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一根才是压倒博士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 Colin
  • 0
来源 | 募格学术(ID:mugexueshu)

作者 | 小呆呆

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若果真如此,站在高等教育顶端的博士研究生自当是欣喜而幸运的。但对于当下的博士生而言,黄金屋与颜如玉早已是空中皎月,遥不可及,可思不可得。
在社会压力与学业压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博士也已不再是令人心生向往而倍感荣耀的身份。在纸醉金迷的现实社会,博士是知识界无权、无势、无地位的底层居民,是寄居于“老板”屋檐之下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地输出自身的“剩余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硕博士研究生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与现实的不满抗争。悲剧的一再上演,是不是需要去反思、去考量,究竟是哪一根稻草压倒了硕博士生的生命?
 
毕业要求苛刻?
 
在参与学术会议过程中,曾多次与国内高校博士研究生交流到毕业要求的话题。尽管每一所高校所设置的毕业硬性指标不一,但所有的博士研究生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触:毕业困难。
 
以Z博士为例,其为中部某省份双一流高校人文社科博士,学校设定的毕业要求是3篇CSSCI方可申请答辩。其中需要有一篇为校定A类期刊。
 
3篇CSSCI对于博士而言努努力也可以够到,并不是难于登天的事。关键就在于其中要有一篇A类期刊。在该校的期刊目录之内,Z博士所在学科入选的A类刊物仅仅只有两个,均为领域内顶级期刊,年发文量仅为数十篇。
 
人文社科的博士都知道,这些刊物岂是一介博士可以达成的。在中国知网检索以下便可知晓,近年来在上面发文章的都是些教授博导,博士研究生寥寥无几。Z博士目前博三已有5篇CSSCI,但由于没有A类刊物文章发表,仍旧无法申请答辩,延期是毫无疑问的。
 
网络曾流行一句鸡汤文“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潜力”,但对于博士而言,有时候可能就会变成“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家庭压力紧逼?
 
以正常的学制年限计算,读到博士起码也都二十五六岁了。从父辈的角度看,这个年纪应当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年龄了。再不重视起来,以后就困难了。相信所有的博士生大概每一次回家之前都会有所考量,想回家却又不想听到父母长辈逼问婚姻事宜。
 
隔壁床上一哥们今年博三了,毕业要求也没有达到,正在日夜加班加点地补数据做试验。毕业要求的压力本就耗得他精力无几了。每每周末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诲”,说哪哪有个不错的女孩子,研究生毕业跟你正好合适,有空回来见一见,早点定下来。
 
前些天与其一同出门吃午饭时,这哥们猛地说自己最近天天失眠。父母年老,盼望子女成家立业稳定下来这份心谁都懂得。但,正是在博士毕业与延期的关键当口上,只会是徒增忧扰。我突然间也想起,自己虽说是有女朋友,但父母与对方家庭早已是几次三番地表示应当结婚了。但凡过节过年,一见面上来就是,博士毕业了没有?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呀?有没有女朋友呀?阿姨给你介绍一个此类等等。
 
社会压力入侵?
 
读书读到博士的年纪,高中的同学变成了公司主管或是小工厂主,本科的同学成为了某公司中层管理,孩子都上幼儿园了,硕士同学开启了疯狂的结婚模式,一个接着一个给你发邀请函。
 
反过头来想想自己,除了头顶上戴着一个博士的高帽之外,你还有啥。每个月两千块的工资,奖学金基本冲抵学费,在没有任何交际情况下勉强维持生活。但,同学结婚少则三四百、多则七八百,一年下来也就小几千了。从小学到博士这中间任何一个朋友来到你的地,都得招待,一年也算个小几千吧。这样下来,生活就早已扼制住了你的咽喉。
 
再者,身边的同学、朋友,结婚的结婚、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时不时地还出国旅游一趟,发个朋友圈都是香榭丽都大街、埃菲尔铁塔下边。作为博士就不一样,我们每天在网上游览天下,在朋友圈欣赏风景,在实验室为民造福。虽说博士的历练对以后发展而言必定是有所助益,但处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年纪,加之外在社会压力的紧逼,我与“他人”的反差,往往就足以打垮一个博士了。
 
未来出路茫茫?
 
用同济大学一位老师的话说,上个世纪进高校当老师本科即可,本世纪初进高校硕士即可,十年五年前就要是博士才可以,现在就得是博士+海外经历+本科高校性质+成果了。
 
就以本科学校性质为例,当前大多数高校引进教师都要求本科学校必须为原985/211工程高校或所在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特别是双一流高校人才引进,本科非985者申报资格都没有。
 
全国近三千所高等院校,985/211不到十分之一,一流高校更是只有42所。对于诸多出身与双非甚至是四非(非985/211、非双一流)的博士生而言,即便是博士就读排名前几的院校,出身依旧限制住了未来的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你成果够优秀,出身不是限制。但,成果优秀被破格录用的,是破格,那他就是小概率,更多的是平常人。外人眼里,博士处在学历金字塔的顶端,定会是由一个光明美好的前程。但身处这金字塔中的人都知道,博士是在学术金字塔的底层,受着诸多的限制,承受着来自高层重重的压力。
 
《无声告白》中有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论曾经是什么驱使你选择博士这条路,都是你做出的选择。既然没有回退的勇气,就要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无需将自己束缚于他人的期待之中。无论曾经那些放弃生命的硕博士们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那样的举动并不值得效仿。那是社会的弊病,要想方设法去医治,而不是纵容。无论是哪一种压力或是多重压力步步紧逼,能者坚持,不能者回退。有选择的权力也就有放弃的权利,只要那是真实的自己就好。读博不易,没有哪根稻草可以压倒你,只有你自己可以。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消失”的母校,与中国的“超级大学”

干货!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你的论文选题?

进高校工作,研究生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