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地方高校为何拼命想进“国家队”?

  • Colin
  • 1

来源 | 青塔(ID:cingta-com)

编辑 | 学术君

2019年将尽,数目大的地方高校早已对2020年即将到来的“双一流”动态调整“望眼欲穿”。
截至2019年6月,中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其中,约有118所高校为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即中央高校。其余超过95%的大学均为地方高校,划归地方管理,由地方财政拨款支持。
“动态调整”的新机制,意味着“双一流”将是中国高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佳的发展机遇。而进入“双一流”,学校的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自然算作是挤进了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来说,能否进入“国家队”至关重要。他们已经错过了“211”,“双一流”的机会,他们不能再错过。
▎必备条件
多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中央部门比地方政府,更有能力建成一所好大学。
这首先来源于充足的经费支持。最新一期《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中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5151.20元,中央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54777.28元,相差超过一倍。
这其中,差距最大的省份为浙江省。2017年,浙江省中央高校生均支出是本省地方高校的1.8倍。而北京高校的差距最小,中央与地方生均支出仅相差592.81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会越来越“有钱”,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会越大,财政拨款自然会有大幅的提升。
尽管到目前为止,经费仍然是制约大部分地方高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钱只是建成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其中一项必备条件。
在学校发展的初期,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砸钱”来解决。然而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当投入达到一定规模,砸再多的钱也未必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建设水平。
甚至可以这样说,当一所地方高校能够获得国家的重点支持,它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国家队”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国家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再多也不为过。也正因此,“省部共建”与“部省合建”就成为了地方高校的“兵家必争之地”。
省部共建,指国务院相关部委(主要是教育部)与相关省份共建高校,始于2004年。
据媒体报道,2011年之后,省部共建高校数量就开始跨越式增长。这一年,国家明确表态:“‘985’‘211’的大门已经关上”。这令不少地方高校只能转而争取成为省部共建高校。虽然这一政策在实际上往往并不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经费拨款,且入校高校只能列席参加部属高校大会——最多也只能算作是“一只脚”迈进了“国家队”的大门。
而部省合建,则可视为是省部共建的升级版。
部省合建的前身是Z14联盟。成立的初衷是支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各自重点建设一所大学。
相比于省部共建,部省合建高校所得到的切实支持显然就要多很多。
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达,总经费高达114.6亿元,其中一部分专门拨给“部省合建”高校。
且更重要的是,成为部省合建高校意味着这些学校将会与部属高校一起被同等对待,而不仅仅拥有一个“列席参加”的身份。
例如,在此之前,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下发文件,对象通常为:各省级教育厅(教委),和部属高校。而在这之后,能够与中央部委直接“对话”的对象就又多了一个:部省合建高校。
▎政策支持
学校发展被纳入国家的统筹规划,学校也就成为了重点建设对象,国家在政策和资源上也往往会给予照顾和倾斜。因此,占比不足5%的中央高校,几乎“垄断”了国家对高校的政策支持。
目前高教领域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有94所中央高校。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除2所高校外,全部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而科研平台的分配,某种程度上同样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校的政策支持。当前,高教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由中央进行统一调配。也就是说,谁最有潜质,国家最想重点支持谁,就会把平台和资源批给谁。
以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作为国家目前投入最多,资助力度最高的科研平台,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就意味着学校额外增加了每年千万级别的资助。
而目前,依托于大陆地区高校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87个,其中165个落地在中央高校,3个落地在部省合建高校,留给普通地方高校的只有19个。
同样属于科研平台资源的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作为人才引进的专项政策平台,截至目前共有488个。其中中央高校拥有422个,占比86.48%,14所部省合建高校拥有4个,其余62个属于普通地方高校。
拥有111引智基地的82所中央高校,平均每所拥有基地5.15个。而拥有这一平台的53所地方高校,平均每所高校仅拥有1.19个。
普通地方高校若想从这其中分得一杯羹,依旧很难。
2017年学位点授权申请开启时,为了支持较为弱势的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中提到,西部高校申请条件可降低20%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重点支持中央高校,而不能对于地方高校适当降低标准,帮助地方高校发展?
国家对于中央高校的定位为:少量承担全局性、战略性、示范性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所谓“战略性”和“示范性”表明,中央高校是中国大学的先行军和领导者。
当前,国家对于高校的支持,暂时还停留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阶段。集中全国的力量,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当前高校战略的主要目标。
因此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111计划,这些政策的初衷,本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然而“双一流”高校水平再高,也只有140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能只依靠“双一流”,而需要一支数量超过“国家队”的高水平大学队伍。
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文来源:青塔(ID:cingta-co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沈阳大学研究生在校内遭同学捅伤:疑因奖学金分配引发矛盾

文科博士的论文开题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天内,这两所国内高校各发一篇Nature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