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入职三年无重要成果仍能通过考核

  • Colin
  • 0

来源 | 金凤/科技日报、募格课堂

编辑 | 学术君

“我2015年正式入职南大,前三年一直没有重要的科研成果,但学校和学院没有给我压力。今年,我们团队的成果《单层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晶体膜的实现》终于在《自然》上发表。

 

26日,在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第四届“青年学者前沿论坛”中,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聂越峰提及自己在南大的科研经历时感慨。南大常务副校长谈哲敏表示,近年来,南大制定政策确保各类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教授致辞。 佘治骏 摄
入职南大前,聂越峰已经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多年,2015年,他以全职教授的身份入职南大。但入校的前3年并非坦途,那段时间,聂越峰和学生们忙着搭建实验室,不断调试实验设备,所以科研成果并没有预期来得早。
“但在3年考核时,学校和学院理解我们的情况,还是让我们通过了。”不过,没过多久,聂越峰团队便制备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钙钛矿二维材料,回应了学校的期待,该成果发表于2019年6月6日的《自然》杂志。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聂越峰教授。 佘治骏 摄
近年来,南大制定政策确保各类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南京大学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入职三年无重要成果仍能通过考核。
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不唯论文,主要看科研状态和同行评价。每一个考核周期快要结束前,学院和学校会组织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评审,即使没有重磅的论文,但如果有不错的科研设想,展现出研究潜力,我们也认可。”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刘公祥说。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种以论文论英雄的现象,人才评价体系多以论文数量和刊发档次为标准,这种“唯论文”现象,直接导致青年教师精神压力较大,科研急功近利盛行,垃圾论文泛滥,学术不端严重,催生收费论文产业链。

图源:千库网
学界的普遍认知是:单纯以发表论文作为是否具有参评资格和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的做法,有悖于大学教师的使命担当,不利于教师正确职业观和学术观的养成,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教育评价领域的一块“顽疾”。
既然称之为“顽疾”,治理起来就比较麻烦。近一个时期,呼吁高校破除“唯论文”的呼声此起彼伏,虽然一些高校也在努力探索改善院校人才评价体系的新途径,但是从整体来说,尚未有大的改观。
很多高校仍然在抓住论文、项目、帽子不放,仍在走着“唯论文”的老路。究其原因,除了确实还没有找到学术评价的平衡机制以外,大部分高校管理者仍秉持论文、项目压倒一切的固有理念,扮演了“叶公好龙”的角色。
在不少高校继续走“唯论文”的情势下,南京大学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入职三年无重要成果仍能通过考核,令人欣喜。南京大学的做法,給高校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育业绩和教学工作的贡献度提供了样板。
这些年来,为了创建一流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技能力,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加盟,这是一件好事。

1

如何让这些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最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管理模式。学术是一个慢过程、“慢动作”,要有一点耐心,既要给新入职青年教师一点科研担当,又不要给于太大的压力,让他们过得从容。
总之,走出 “唯论文”藩篱,不能空喊口号,要像南京大学的态度那样鲜明,把人才评价“唯论文”甩到远远的。

本文来源:何毓琦/科学网、华强电子网、募格课堂。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12岁上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这位天才科学家正式加盟清华

哈佛中国留学生因带样本回国被捕,最高面临10年监禁…

中科院博导:读博士感到痛苦的五个原因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