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18.9万背后:没做好这4项准备,不要来读研!

  • Colin
  • 0

来源 | 募格学术

作者 | 浴火凤凰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比2019年扩招18.9万人!!!”
 

这是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由教育部公布的重磅消息。
 
此消息一出,许多今年通过录取线的硕士考生终于可以小松一口气了:
 
“太好了,今年的录取率又增大了一些”。
 
的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341万人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
 
通过了录取线,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复试和录取等环节了。
 
但是,近年来研究生入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录而不读”。如2019年10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对69名2019级“录而不读”的研究生,取消其入学资格。
 
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为调剂专业不理想、出国留学等原因。
 
即使通过了复试,究竟是“继续读研”还是“直接工作”,依旧是令很多硕士考生举棋不定的艰难选择。今天已经铁心确定的方案,明天可能又会被自己无情地否定,而后天又可能来个“否定之否定”。
 
对于押上自己前途、时间和金钱等筹码来读研,究竟是不是一步好棋、妙棋,这很难说。
 
作为一名博士毕业,现在正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的过来人,我想读研并不是想读就去读的,这不仅仅是学术造诣的问题,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确定你全都具备么?
 
比如,不能做到以下4点的,我个人认为,你不适合来读研
 
1
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不要来读研
 
“整个宿舍都考,不考的话好像另类、怪人。”
 
“选择考研是主要为了逃避工作,多享受几年的学生时光。”
 
……
 
这是很多“考研”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们认为,按照这种思维,既然通过复试了,那就应该去读。
 
但是,你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盲目向前走,这是很危险的。
 
成年人,就该对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读研,是对人生的一种规划。
 
读研本身应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终究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学历水平,以便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赚到更多的收入。
 
究竟什么是好的职业规划呢?
 
下面是来自于智联招聘的一组最新数据。
 
此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也是教育部公布的重点倾斜对象。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在以上范围内,你可以考虑去继续读研。
 
但是,如果你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读研目标,只是单纯地逃避工作,或是跟风随大流,那我劝你,还是不要来读研。
 
否则,即使进入复试,专家组问你为啥要选这个专业,你回答不出令他们满意的答案来。
 
否则,你即使过了复试,在枯燥的反复实验、抓狂的整理数据、作呕的论文撰写时,你也会痛苦不堪、后悔连连。
 
否则,你也将失去人生中最美好、一去不回的3年青春时光。
 
否则,即使硕士毕业之后,你也无法得到称心如意、收入颇丰的工作。
 
2
 
没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不要来读研
 
即使你有幸被录取,并不意味着你能够顺利毕业,因为这才仅仅是你艰难而具有挑战生活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9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二批)》,决定对该校3名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
 

当然,这不只是个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开始,许多高校都在进行研究生的清退行动。
 
2019年3月1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公告称,由于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该校对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2019年3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硕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对许某某等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
 
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
 
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
 
2019年11月28日,延边大学发布“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宣布对136名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中国传媒大学对61名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其中有学生入学已超过16年;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对67名博士、8名研究生予以退学。
 
这些研究生遭到清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当然,导致他们未能完成学业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研能力无疑是其中一条,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研究生都具备这项能力,即使你考研分数很高,这二者并不完全对应。
 
虽然现在不同学校的制度不一样,可大部分发表SCI论文是硬性要求,而具体到实验室,导师可能还会有更高、更多要求。
 
一般来说,研究生3年里要发2篇SCI论文。以硕士生3年的学制,上课用去1年,毕业考证、考公务员、考托福、找工作少则半年,长则1年。这样算下来,充其量只有1至1年半的时间用来做研究。
 
要知道,对生态学科而言,这点时间连一个田间实验的重复都没法做,哪里有可能去独立做出一篇实验设计严谨、结论依据充分的SCI文章出来?
 
因此,少数学生走上伪造数据、找关系、买论文、假评审、抄袭的道路,最后坑了自己又害了导师。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写过毕业论文、用过“知网”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大名。
 
毕竟,天才是少数。如果没有基本的甚至较高的科研能力,你能保证自己不是被理清退学的对象吗?
 
也许你会说,这两天还得到一则好消息,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要知道,《意见》里使用的是“不宜”,而不是“取消”。
 
再说,如果没有SCI论文的硬性指标,如何评判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就算全面取消也要一个漫长的论证和实施过程,最近这些年你是指定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了。
 
3
没有强大心理素质的不要来读研
 
2019年9月2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专业硕士生陈泽民坠楼身亡,警方初步判定为高空坠落(已排除他杀)。
 

后来,这位自杀学生《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绝笔信被曝光。
 
信中提及导师要他平时去某公司上班,耽误了他的学习;平时导师态度很不好,对其各种威胁;已经延期毕业一年,且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内心又很焦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受不了,他选择了自杀。
 
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案例还有很多。
 
2009年6月,北京大学研究生贾昊坠楼身亡。
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从图书馆六楼跳楼。
2015年毕业季,北京邮电大学半年内出现5起研究生自杀。
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溺于灞河。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硕士陶崇园坠楼身亡。
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
2019年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博连读生胡坤在宿舍猝死。
……
 
据调查,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不在少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研究生,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信仰崩塌。许多研究生曾经坚信“勤能补拙”。可现实是,自己的善良和勤奋却被有些导师利用,自己成为导师个人的科研机器,导师用自己的成果去评各种帽子。并且,科研好像一个无底洞,导师永远不会满足。如果导师比较自利,不允许学生拿数据去发小文章,那学生就得面临延期、甚至长期无法毕业的问题。
 
换师无门。现在,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的话也无法正常毕业。同时,换导师很少有人成功,因为其他导师既不愿意得罪原导师,也会对该研究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很难找到愿意接收的导师。
 
迷茫无助。在多数情况下,研究生受到导师的委屈是很难让他人感同身受的。跟同门讲,有破坏师门氛围进一步遭受责骂的风险;跟朋友讲,除了一声叹息也帮不上忙;跟父母讲,他们往往告诫自己要卑躬屈膝、忍让、服从。
 
所以,读研之前,请问问自己:
 
“我真的确定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吗?
 
我真的面对任何无助、委屈甚至是责骂、侮辱都能一笑而过吗?
 
我真的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能不选择绝路吗?”
 
你不必回答,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无助过,所有答案都是苍白的。
4
没有经济支撑能力的不要来读研
 
读研,就意味着你放弃工作的机会,失来读研期间正常工作的收入,以及3年时间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你读研必须要考虑的成本代价。
 
所以,家庭条件越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能来读研。
 
你应该做的,是及早步入职场,先养活自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等自己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之后,再去考虑考研、提升学历这样的后续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瞧不起你,也并不说因为你家里穷,就失去追求知识、提升学历、成就更好自己的权利。
 
而是你要知道,步入大学你就是成年人了,应该自己养活自己,但父母还是选择给你学费、生活费,让你在大学校园里不为了一日三餐而忧愁,可以安安心心呆在象牙塔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大学毕业了,父母并没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供养你来读研,虽然他们也很希望能有高学历的儿女。
 
明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希望你能早日经济独立,你还想着晚点赚钱,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但话说回来,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读研也有读研的乐趣和优势。规划人生格局、提升科研能力、造就强大内心,这难道不是读研的吸引力所在吗?
 
人生道路很多,读研并不是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记住,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是在于你是否拥有终身学习的心态,而不是由你是否拥有研究生文凭而决定的。
 
hold的住,世界就是你的,hold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第一批等待开学的硕博生,已经疯了……

搞科研、学术的朋友注意了,停下手头的活,再忙也要看一下这个!

悲痛!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莫炜逝世,享年46岁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