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被出国审批逼疯了?审批人员回应:规定严,我们也很无奈啊…

  • Colin
  • 0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HOI

 

上周,在我们推送的《青椒:我快被学校的因公出国审批逼疯了,心疼浪费的科研经费》一文中,笔名为“苏霜”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了自己办理因公出国的繁复流程。折腾了近两个月,四位老师共计多花了一万多元的冤枉钱,终于圆满完成了出国前的各项手续。

想想每一分科研经费都是自己和学生一起酷暑寒冬长夜的试验和分析换来的,就这样因为来回折腾和耽误而浪费掉,真心疼

 

文章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因为这种经历并非只存在于某个学校或发生在某个“不幸”的人身上。因公出国或财务审批,仅仅是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中,我们就看到了种种令人头大的经历。

 

审批吧!反正有大把时光

 

 

譬如:两个月拿到签证?这“真的挺快的了,要求也不算苛刻”。

 

  • 在国内各个部门之间跑半个月,就为在境外停留三天。

  • 挺快的,我报销国际会议跑了三个月!还是双一流里的一流大学,真一流!我是服!

  • 我们交到学院,还必须放N办公室墙上公示至少一周才报国合,简直故意拖延。

  • 四月份开始办出国审批,以上流程全部走了一遍,真心累。关键时8月初的国际会议,现在签证还没下来,我已经不想去了。

  • 刚领教过,提前近3个月开始办理手续,最后拿到护照签证是会前一天。拿到护照是早十点,立马订机票,国内出发,到参会地方,已错过早上的主题大会。曾经被虐的多次想放弃……而且一直被灌输,你是用国家的钱……(意思是虐你是正常的)。

  • 研究所也是一样,我们所一般从拿到录用通知到开会最好有4个月的时间,否则很可能办不完手续。

 

有老师说,自己的课题组最近也在申请出国调研,但因为种种原因批不下来,30多万的调研费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进。最后呢?只能自费前往。

 

还有的老师表示,正是因为出国审批耽误了时间,最后只能无奈放弃出国计划。

审批被一再拖延,劳民伤财

“规章善变,我也几乎精神分裂”

 

如果说冗长的等待只是耗费的只是时间,那么繁复的“手续”“规定”则令人抓狂、耗尽精力——“它正在侵蚀着我心中存在的本来的正常性”:

  • 正在被折腾中,两个月了,申请的吉尔吉斯签证,7月14号准备出去,结果现在还没有消息。前面准备材料,公示,省外办批件,送驻京办,审批。从省外办到驻京办,据说走他们公函要半个月!所以让我去自己送的。这一步本来是可以网上办理电子签的,他们说必须走他们的方式,然后他们给送签领事馆,结果领事馆说他们驻京办的申请表是过期的,驻京办打电话说他们忙,让自己找表格,然后说为什么不申请电子签。what?省外办说电子签不行,只能走传统方式自己找不到申请表,厚着脸皮跑了一趟领事馆,要到申请表,递交驻京办…

  • 作为一名青稞,已经有很多次这样堂而皇之被耍的经历了。我们经常折腾几个月的材料,最后因为这些机构太忙或一遍遍把我们当猴耍耽误时间太久,导致错过时间不能成行。白白浪费科研经费心疼不说,我们还得写检讨,要跟各个部门解释为什么没能出去,检讨中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提到这些机构有任何过错!

还有这些神奇的规定,你怕了吗?

 

此外,还有一些略显奇葩的规定——

 

  • 鄙校出国需要跟学校签生死状,不签就不放人,无论是开会还是交换……

  • 我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学校去参加会议的人数总共不能超过五人!我搞了好几次前面所有的流程,然后省里不审批,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去,别人你懂得!

  • 奇葩的是,我们要提前报下一年的出国开会计划,计划外的不让出去。明年哪个会议能中我怎么能知道,又不是神仙,制定政策的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 自从13年出了这个规定:因公出国必须买国内航空公司的机票。可以去看看国内航空公司的机票都比国外航空贵,这算不算浪费?

  • 因公出差的机票必须由指定的机构买,而且是大大超过商务舱的价格座经济舱。你也可以选择自己买,但是需要层层审批,最后可能不通过,自掏腰包。

更重要的是,有些“规定”‘标准’还随时存在变化的可能。同一窗口不同的老师,要求的材料不同; 同一报账老师不同的心情,要求的材料不同; 初审过了,复审缺被打回,签字盖章重新来;国际处老师出差,又得等上一个月,是否要更改材料也迟迟得不到答复。也许,只是想彰显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吧。

 

审批,向来与吐槽共存

 

 

像这样有些“挑刺儿”的审批流程被诸多网友批为“懒政”。不仅是因公事出国,五险一金、财务报账……凡是有审批的地方,就会有吐槽声。这也难怪许多读者看过那篇文章后笑叹:“回来报账还有你受的”。

 

  • 去学校计财处报账,原本A单位要求教学副院长签字,结果到了计财处,没有院长签字免谈……所需要提交的材料是一会儿一个,审核时不会一次性讲清楚?……后来第二次去报账,又被挤牙膏,干脆就不报账了,因为排队拖到我要毕业了!而领导还有加急插队!

  • 何止因公出国,连教个五险一金也是如此折腾!一开始学院让把上个地方的结束,好,结束了。然后又说办不成,劈头盖脸训一顿。问,为啥。人家说没接。我说,结了!人家说学校反馈就是没接!我说,你把学校负责人的电话给我,我问问。人家终于缓和口气说,你在跑跑问问。中间非要多一杠子,还显得他办事了。然后去办事大厅挨个窗口问。明明一趟能解决的事情,非TM转达,还不说清楚!

 

审批耗时长、手续复杂、规定奇葩、过程添堵、领导插队……但是,一些审批人员并不以为然。

 

据一位老师描述,审批者以”你们的学生又没什么事儿”为由,暗示高校老师将这些繁琐的工作交给学生来做。这位老师愤怒地说:“难道学生就是不用学习、不用实验、不用看文献、不用写文章就能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户吗?

 

同样,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想要在高校工作,就不得不被教会这样槽心的成长方式、磨炼成“老皮老肉”吗?

 

审批人员怎么说呢?

 

 

面对种种令人诟病的审批流程现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的留言,他们呼吁大家相互理解——“我们也很辛苦,也很无奈”:

 

  • 作为专办员,我们也很无奈,规定严,老师烦,我们也是夹心饼干。关于各种表格,我们学校是校内审批一张表,填写人员信息和出国简要情况,相关部门审批;其他表格都是规定中要求的制式表格,并且根据出国目的不同提供不同的sample,并附填写说明,只需提供电子版。关于翻译件,属规定材料,主要是提供给省外办审批使用。关于日程和经费,从国家到省,确实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关于材料修改,校内审批表一般不需修改,其他材料有问题最多返修一到两次,接件人负责到底。关于流转时间,校内审批牵扯多个部门,时间会稍微长些,向省外办提交的材料齐全,一周内下批件,再三个工作日出护照,签证时间有长有短。因公出国流程确实繁琐,我们也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更希望程序简化。望能互相理解吧。

  • 我虽不是做因公出访的,但我知道我的同事是多么日夜加班,全年无休,如履薄冰的做这份工作的,很多无理要求,苛刻规定,需要翻译都是省里外省部门要求的,国际处的工作人员也是按照上级要求处理,否则老师们的批件根本过不了审。理解万岁吧。

  • 我也是高校一名小工作人员,而我们办公室只会为这种不断来回折腾教授和老师的事情为耻。往往会有很多苛刻的表格填写和文件要求,就会制作相应的pdf模板,用红色标出重点要求,甚至会编写email template给到教授来帮助他们和对方机构交流,制作注意事项清单或者直接电话联系老师尽量不用多次往返。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经办人员,用心不用心做自己的工作,老师们和教授们都会感觉得到。文中这位老师已经非常自主自立自觉了!

  • 我算内行吧!负责外地某市同样的审批工作。上面对公务员和教师(还有医生等)因公出国是区别对待的,后者是鼓励类、灰常简单的,时限路线也宽松。重点是邀请函,真实即可(复印件即可先办)。只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卡,审批时限超过3天就是罪过。一般是一天吧。

  • 老师,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曾经当过老师,分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快35岁到外事部门工作,我敢说到了外事处工作才是最累人的,外事工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审核严格是必须的,有很多不懂英语的员工也理解,因为英语专业的根本不愿意来这工作。虽在学校,但几乎没假期。个中滋味只有当局者清。

  • 我是高校负责办理因公出国的工作人员(从来不敢自称老师,我们就是服务人员,不过作者直接否定我们是老师还是蛮扎心的),首先文中反复多次让老师修改确实有些过分,我们一般都是一次性把所有问题说清楚修改。其次,作者抱怨审批复杂,其实跟办事人员真的没多大关系,如果你看过上级所有规定你就懂了为什么我们这么严格,我们只是执行政策规定,如果能简化流程,减少工作量我们为什么不呢?再次,关于一刀切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出国都是完成正常的科研任务,但是真的有老师就是借着开会出国度假或是看小孩,现在国际会议鱼龙混杂,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学科哪些是真正厉害的国际会议,每个老师都说自己参加的是国际顶尖学术会议。最后,我觉得这个工作理解特别重要,互相理解可能事情不会更好办,但是你的心境会平和许多,中国行政程序是因公出国这一项复杂吗?所有的制度都有一个改进的过程,我们和老师一样在期待着!

  • 作为一个曾经国际处因公出国手续的办理人员,希望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有机会到国际处尝试帮其他老师办一次手续,估计就没这么激烈的言论了,请各位不要只站在自己的利益上,问题的根源或许是制度,但绝不是国际处,甚至是懒政的国际处工作人员背得起锅!

 

  • 我是一个省直单位做外事工作的工作人员。其实这大概是作者第一次自己办理这样的因公出国。我们是专门给院里办理因公出国学术访问的,正常情况,大会组委会或主办方在邀请的时候要提前会议70-90天给我们发来邀请函,然后一切再进入因公出国办理流程。所以,平均下来,只要是因公出国,办理各种手续到出国就要70-80天。这期间涉及到各种材料的填写、提交、请示、批示等等,如果是有级别的领导,时间更久。而且,真的是同一岗位不同的工作人员所要求的“点”都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办事风格。所以耗费时间很久,相信很多办理因公出国的专业工作人员也有同样的怨言,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明明很多手续可以简化的。目前我们的体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所以现阶段我们还是要适应。祝所有因公出国的学术人员能够顺利办理各种材料。一切顺利。

对此,有网友表示理解:

 

行政人员不是学者的个人保姆,没必要事必躬亲。再者,很多行政人员做的事情是很专业的,你让一些学者甚至教授来做行政的事,他们未必做得好。这也就是术业有专攻吧,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性所在。比如你让一个教工科的教授去人事处做招聘或去图书馆管档案,他未必有专门的行政人员做的好。请不要诋毁行政人员的专业性

 

但也有网友不太认可行政人员的解释:“上面不少国际处老师的回复,反应出管理服务人员内心深处的想法:

 

1.制度就这样,科研人员得适应制度。

2.你用纳税人钱出国就应该严。

3.有老师借出国开会带家属出去玩,就应该严肃审查。 好像很合理。但是是吗? 

4.不合理的制度永远存在,还需要深入改革吗?

5.纠结于材料标点符号和字体,这是制度还是官僚?

6.横向纵向经费来源不同,对于横向这种科研人员工作外的付出报酬是否也有必要按纵向管理。更何况如果按作者文中所说使用国外经费? 

 

其实就按这么严的审批流程,真有人要带家属出国,家属自费因私签证,根本也无从查起。 而更深层次的,是有罪推断的逻辑。所有老师和科研人员都是有罪的,都是要占科研经费的便宜,所以一切的制度都按照防敌人一样设计的。”

 

此外,与繁琐的办事流程、苛刻的咬文嚼字共存的,还有“行政人员态度差”这一尴尬的共识——“有时最可恶的,是不一次性告知,让你自己琢磨,态度就像借她家的米还她的糠。”

 

也许,未来会更好

 

在一片吐槽与唇枪舌剑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丝希冀的曙光。有任职于海外高校的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国外高校的经验

“(我们)无论是参加国内会议, 还是参加国际会议, 只要是用自己的研究经费, 我们无需填写如此不着边际的表格, 也无需学校的行政主管批准。只要是和本团队的研究方向相关, 又有时间和科研经费, 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拎着包就走。 而学校更是积极鼓励教授学者们走出校园,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国际接轨。”

也有学生谈到了自己母校的财务改革

 

“各类开支报销流程都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流程比以前简单太多,基本上只要按照文件来,只用跑一趟。所以精简报销流程并不是不可行,只看高校愿不愿意做出改革了。”

 

还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因公出国是使用国家经费,需要把关和管控的地方也就多了很多,因此比因私出国多了很多的审批手续,如果没有这些手续,那由于缺乏管控造成的滥用经费,学术腐败,胡乱参会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一味只站在自身角度的抱怨和吐槽并不能带来提升和改革,通过自身体验和深入了解思考后提出实质的措施才有实质意义。

 

从2016年开始,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蓝图中,力求机制灵活、办事效率高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便逐步铺开,并向着“就近跑一次”、“一次也不跑”努力迈进。

 

解决出国审批、财会报账等流程中的繁琐和低效,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制度入手,才能有效解决审批者和师生们双重困惑。如今看来,高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否也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了呢?

 

来源于:募格学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太过分!大学教授对护士伸中指,侮辱殴打医生,师德何在?

当大学老师成了植物人,教你如何唤醒他

大学老师:求你们别跟我谈暑假,戒了!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