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获得“百篇优博”,这九位导师是怎么培养博士的?

  • Colin
  • 0

来源 | 本文内容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8期,原文标题:严谨治学 诲人不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谈博士生培养

编辑 | 学术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8期上刊发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谈博士生培养的笔谈会内容。多位博士生导师就论文选题与人才培养、生源质量与人才培养、课程学习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治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畅谈了指导和培养博士生的体会。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简称“全国百篇”)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该评选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
指导学生获奖年份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1、2012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刘桂生(清华大学教授):1999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都有为(中科院院士):2000、2003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房忠贤(国防大学教授):2001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柯   伟(工程院院士):1999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钱海皓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2001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9、2007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戴立信(中科院院士):2003、2004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陆祖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2001、2005(提名)、2008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
论文选题与人才培养
顾明远 
 
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里,要使博士生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谓帮助博士生选择论文题目,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因素,在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进展中,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论证和调试,逐步明晰主攻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社会科学的科研课题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课题略有不同,往往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很难把课题分解,有时候导师的研究课题并不适宜学生做,另外博士生的学术背景各异,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这时,作为导师,应根据博士生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博士生不知道选择什么题目。看了许多书,觉得问题一大堆,理不出头绪,不知道选哪个好这就需要导师耐心地和他们讨论,了解他们对各种问题了解的程度、收集资料的情况,向他们介绍本学科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前沿问题,通过讨论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集中到一个他们可以完成的课题上。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博士生对课题的选择贪大求全题目选得很大,面铺得很宽,动不动想建构一个什么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劝他们选择一个小题目来研究,这样才能研究得深入,做出有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大题目是很难研究的,因为社会问题很复杂,很难由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结果。教育领域里有许多宏观的大问题,很难由一篇博士论文来完成,但教育领域中也有许多具体问题,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理论来回答。因此,在选题上,既要引导博士生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又要指导他们关注当前各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且实事求是地根据他们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于他们在博士生学习阶段能够完成的课题。
刘桂生
 
选题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先顾其大,后顾其小”,所谓“大”,简单说就是题目意义要重大。所需说明的是“小”,我们可以把“小”简单理解为问题的关键、焦点、要害。选题不能只看它“意义重大”,还要把这种意义最集中、最丰富、最浓缩的所在找出来。在这一问题上最常见的毛病是只管“意义”重大,而不管其他。任何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从写作的规程来看,一般由论域、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论等六个部分组成。选题发生在“论域”与“论题”之间,但这两部分的内容却很容易混淆。很多人常常把“论域”直接当作“论题”来写,造成论文题目很大,使整个论文研究工作很难进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过去我们常说的博士学位论文要“小题大做”的观点非常有道理。
都有为
 
对博士生来说,各人的情况不一样,因此,具体到每个人选题的时候,最有学术价值的、最热门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能否在这个领域“发人所未发”。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在帮助博士生选题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密切跟踪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引领博士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需要导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第二,了解自身现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国内外基础研究水平、研究条件的巨大落差,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只能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找到登上“巨人肩膀”的阶梯,形成有效的局部突破。
 
第三,熟知学生的情况和研究兴趣。要能够在自己的周围凝聚一批优秀的人才,导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加强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确立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方向既要富有相当的挑战性,又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论文题目有时是从导师的指导意见中产生的,有时是从博士生的前期研究探索中发现的。但无论哪种选题,导师都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自由。博士论文选题离不开博士生自身的主动与创新,作为导师要体察人微,尊重他们的劳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适时指引。
房忠贤
学位论文是学术成果,不是宣传文章,它的作用和价值在于为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由于军队政治工作专业的特殊性,学位论文选题有很大的局限性,理论创新难,科技创新难,机制创新难。要确定既不违犯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基本制度,又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工作思路的选题,往往需要反复很多次。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从本学科研究的空白点上定选题。军队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学术文章很多,要通过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学科建设有所贡献,必须着眼于新的领域,把那些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还没有人做出有说服力结论的问题,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加以研究,以填补本学科研究领域的空白。
第二,站在学术制高点上选题。一篇好的博士论文的选题,不仅要考虑是否填补空白,还要考虑它回答的问题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具有长久研究的价值。
柯伟
 
在选题上,导师的责任最大,可以活动的空间也最大。我们好像牧羊人,应该把牛羊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否则就是失职。博士生进入研究领域时间不长,需要导师的帮助才有可能做好选题。因此,作为导师,应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启发创新并给学生留下创新思维和实践的空间,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没有新思路,重复性工作占很大比例的课题。当前,在选题上,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还很多,这主要表现为:①对于来自工业应用方面的课题,误认为有经费就可以立项,找学生来干活。这往往导致课题起点过低,很难取得真正有创新性的结果。②对于来自基础研究方面的课题,在对科学前沿的真正问题和需求了解不深刻时就去盲目追求热点,进行所谓细致的高层次的实验,这好像草鞋绣花,虽然表面上好看,但实际上是一种浪费。③对于导师尚无工作基础的课题,开拓性过强,在非技术性障碍很多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试,容易导致学生失败而更换课题。虽然研究工作难免失败,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一次打击不应太重,否则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为自信毕竟是由成功逐步培育积累起来的。可见在选题上,导师还需费斟酌、多花力气,尽量避免失误。如果感到没有把握,就应该借助导师组的力量,通过开题报告,组织学术讨论来解决。
顾明远
这几年来,虽然大多数教育学科的论文选题能够结合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不能否认也存在许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教育学科的博士论文思辩性的较多,实证性的较少;能够结合教育实际,经过充分调査研究,或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并能被实际所应用的研究成果太少。实际上,这种情况不限于博士生的研究,整个教育科学的研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还要从导师做起。同时要给予学生充裕的研究时间。如果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适当放宽,博士生的研究可能就会更充分。
另外,研究题目选好以后,开题也很重要。题开得好,做题的思路、方法很清楚,等于论文做了一半。因此,不应要求博士生过早地开题,要在收集到充分的资料,对课题有较深的理解,研究思路比较具体的情况下再开题。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实际上是一次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因为导师集体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时还要邀请校外的专家来参加,博士生在开题时要对研究课题做文献分析,集众家之观点,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题的理解,理清研究思路,避免重复别人的劳动。
论文写作与人才培养
钱海皓
科学的观点来自科学的方法。完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但根本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焦点应放在为我所用上,切忌研究方法以偏概全。
在写作方法上,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养成朴实严谨的文风。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应当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用朴实的文笔,简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回答深奥的问题,而不是相反。有的博士生写论文喜欢用一些从外文资料中翻译过来的词语,乍读起来好似玄奧,但却晦涩难懂。在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要仔细研读毛泽东同志的军事名著,比如,《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学习毛泽东同志简练的文风。在写作过程中,导师还要指导好论文导言的写作,要求学生要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要点;对论文用语要严格把关,谴词造句一定要严谨规范,不能自造概念、自造词语,该用专业术语的地方不能用大白话;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具体,既要有时段性的要求,也要有工作量的要求,不论是大的研究问题,还是小的研究问题,都应要求学生注明相关著作和征引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不能包办代替,捉刀代笔。
房忠贤
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创新是博士学位论文的生命因此,导师在指导博上论文时,一方面要有精品意识,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
理论创新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军事政治工作来说就更难。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军队政治工作专业由于受“左”的、政治运动和形式主义的影响比较深,加之军队政治I:作是党性、原则性都很强的专业,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思想僵化,容易存在条条框框,学术上难以分清是创新还是越轨。所以要在理论上创新,既需要勇气,还需要稳妥。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学生采取的是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论述的观点能自圆其说的态度。如,在前人没有提出过,在理论界争议颇大,而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发现确有研究价值的情况下,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军事人才市场机制的观点。
林崇德
在抓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上,我一直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把质量视为自己与博士生的声誉所在。为此,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求博士生第一学年末所撰写的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部分,必须吸收国内外同行近三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在论文研究中,引导博士生学会操作和使用心理学的新设备、新手段,力争使他们尽快进入学术的前沿。第三,对学位论文,特别是论文中的“讨论”部分反复推敲,要求学生对研究结果再分析,对“文献”中涉及的各种流派观点做出评价并渗透自己的创新思想。为此,我对学位论文经常反复指导,个别的甚至达20多次。
顾明远
 
经验告诉我,博士论文没有不经过修改,一次就完成的。凡是没有经过认真修改就通过的论文,博士生从中得不到锻炼,水平也不易提高。因此,我要求博士生提前把论文交给我,经过讨论,多次修改,才能定稿。有时还要请别的导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由于社会科学的论文注重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首先论文的思想路线要正确。至于学术观点,我们主张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提倡学术创新,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不一定与导师的观点相同,只要言之成理,就应受到鼓励。
刘桂生
 
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①博士学位论文不同于知识性专门书籍。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把博士学位论文写成给一般大学生阅读的知识性专门书籍。这类论文的主要特征是题目做得偏大,如什么“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规律研究”、“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不是说这些题目不好,而是说对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这样的题目过大。象这样的题目,写成一本给大学生阅读的专门知识性书籍是可以的,但要写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却很难„因为博士学位论文的本质特征是要求学术上有所创新,而知识性读物的主要内容是对已有知识的复述,前者要靠大量研究工作才能完成,而后者更多靠的是编辑功夫。一本知识性专著,没有20-30万字不行,然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只要有8万字就够了,这都体现着两者的差别。②博士学位论文不同于一般学术论文。博士学位论文首先是一篇学术论文,但与一般学术论文有所不同。学术论文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和解决学术上的问题,但博士学位论文除此以外还多了一重任务,即它还负担着表明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已具备符合博士标准的学术水平的任务。从评审的角度说,学术论文是评文,博士学位论文是通过评文来评人.主要是评人,,正因为多了这样一重任务,博I:学位论文比一般学术论文多了一项内容:需要作者把他所从事的学科课题的历史发展状况如数家珍般地写出来,表明他自己是这一领域内的一个“行家里手”,并要阐明他的研究工作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一般学术论文中,是用不着写这些东西的,所以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
学术环境与人才培养
柯伟
 
我们把创新理解为一种能力,它依赖于知识,但仅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科技人才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青年人的成长,需要彼此间的切磋琢磨,博士生培养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善学术氛围,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努力去强化培育创新能力的环境。据教育理论的调查和分析,非智力因素对于成功所起的作用可达80%,学术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课题组和研究室内(每周)定期组织学术讨论和讲评是培养博士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它能够促进导师、学术梯队和博士生之间知识与经验的传承与交流,激励在学术梯队内的平等的讨论、相互帮助和竞争,对博士生科研能力、高尚情操、团队精神和健康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戴立信
 
我所在研究所的博士生普遍较为勤奋努力,这得益于我所长期以来形成的较好的学术氛围。我所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早年曾在美、德等国的著名学府接受训练,他们将各国的优良传统、训练制度和方法带回国,植入我们的博士生培养之中。近年来,一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相继成长起来,他们言传身教,秉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我们常说:作为导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劳动力,而是要担当起我们的培养职责。事实上,博士生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的青年俊秀,把他们培养成科研领域的高级人才,是导师极其光荣的职责。明确了这样的职责,才能使研究所对博士生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使导师们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所博士生的规模没有过度膨胀,至今每个导师培养博士生的人数仍有适度控制,在博士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导师都能直接地接触、培养学生。
陆祖宏
 
在学术环境的营造中,导师还是一位协调者。实验室的工作应该是一盘棋,建立一个团结合作的研究队伍,对于一个研究集体是十分重要的,但有时又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很难避免的,有时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工作情绪。博士生之间性格和工作习惯的不同,实验室有限的资源(如面积小,仪器使用紧张等),学术上的竞争都会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产生影响。作为导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一些硬性的规定或几次简单的谈话就立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往往是不现实的。因此,作为导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要有宽容之心,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建立一些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并在自愿的原则下成立一些课题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和合作研究,尽量把学生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使大家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
教书育人与人才培养
林崇德
 
从教几十载,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师爱的重要。自1986年以来,我先后送出16名学生到国外深造,已有15人按时回国。他们对人说,他们爱这片国土,但也是冲着自己的恩师而回国的。我深信自己做的一点点感情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育人不是工业上的产品生产,它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师爱”。这包括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婚姻问题、孩子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等等。博士生许多已进入而立之年,相当一部分已经成家,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都已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人格上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就更加需要感情投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所以我认为,师爱就是师魂。“亲其师,信其道”。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学术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
1985年9月2 2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论述“苏步青效应”:并非名师出高徒,实乃高徒捧名师。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那年我正破格提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的副导师。当时“苏步青效应”对我影响很深,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培养博士生的标准,即希望我的博士生超过自己,也希望我学生的学生超过我的学生。我的这个标准,成了我的一个工作目标。
房忠贤
 
有人把担任导师作为一种荣誉、一种体面、一种待遇;而我觉得它更是一种岗位、一种职责,或者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个岗位担负的是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工作,责任重大。我经常问自己:你作为导师,学生跟你做学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你能够给他点什么?他能从你那里学到点什么?
当一个名符其实的博士生导师,自己首先要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能够给学生以知识。但是,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军队政治工作这种专业,它不仅强调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强调应用、实践和操作,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运用综合素质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军队政治工作专业的导师,需要教学生以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导师自己也要成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有心之人。
陆祖宏
 
科学精神需要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首先应该实事求是,针对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具体的知识背景和能力,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应有科学的态度,平等的身份,能够放下架子。在讨论中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于一些创新的火花,要发扬光大,充分肯定并积极完善。
柯伟
 
按传统的中国文化,老师的作用应该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博士生大部分都是有理想的优秀青年,和我们年轻的时候一样,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位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增长才干。同样,国家和社会也希望通过博士生培养体系造就一批栋梁之才。仔细想来,栋梁是指能够担纲的大树,强调能力和责任;精英是指有别于平庸之辈的尖子,强调差别和淘汰。无论培养栋梁还是精英,对于现代的社会来讲,其核心问题都是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培养,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禁使我想起著名诗人徐志摩追忆剑桥大学生活的一段话:“我的眼睛是康桥(即剑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脱胎的。”作为一名导师,应该成为拨动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其发现新知之人。
 

本文来源:本文内容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8期,原文标题:严谨治学 诲人不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谈博士生培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武汉高校再遭巨大损失,高校教授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逝世

专家:硕博研究生阶段还是要发SCI,取消了学生就不干活了

874万毕业生就业怎么办? 鼓励参军、基层就业、考研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