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启示录:在压力面前,我该如何拯救自己?

  • Colin
  • 0

来源 | 募格学术

作者 | 保尔乔亚


论压力,大概没有比博士生更大的了。


因而,那些“无苦而录”、不劳而获,靠走后门、搞权钱关系而被录用的博士或者博士后,才会让人这么愤慨。


做科研,每天都像高三一样。问题还在于,苦读到该养生的年纪(俗话说,三十岁前你找病,三十岁后病找你),枸杞喝到粘在杯子上,可能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这种苦,又有谁能解?



于是,那些扛不住压力,觉得前途无望的硕博生们,便走向了一个个极端。这个月,中科大的博士生刘春扬走了,斯坦福的博士生……。而过去的一两年,已经有好几个硕博生选择了轻生,原因无非都因为是导师或者毕业等。


看着这些原本天之骄子,已经快要攀上学术顶端的生命走了,心中难以平静。我在想,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让那些积郁在硕博生心中的压力或者困境更好的得到排解?


PART 1/读书


由学习产生的问题,再由学习去解决?并不是!


这里说的书,离你的研究方向越远越好,越无关越好。纯粹的阅读,可能某个故事或者某句话,能够打开你的心扉或者见识一种别样的人生。比如,个人喜欢希腊神话故事,里面也有很多对人生的警示和预言等内容。


PART 2/运动+娱乐


很多人觉得,有压力了就打场球、去唱个K、约三五个好友去撸串等就排解了。一时的欢愉只能麻醉一时,等欢愉过后怎么样?在多家新闻报道中,刘春扬“最后的日子”几乎都在宿舍打游戏,室友评价他:“看起来很颓废”。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排解的只是无聊,排解不了心中的压力和苦闷,更解决不了答辩的延期,导师的不解,父母的期待,自己对自己一向的高要求,对未来人生的焦虑等。


PART 3/写日记+找人倾诉


所以,博士生最重要的是打开自己的心扉?


这当然很重要,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更加直面问题。写日记,找人倾诉,这两者是异曲同工,把世间所有烦恼都一股脑的捅出来,心理就畅快了。那这是不是你的阿里阿德涅线团?这世间,人人都像裹着铠甲一样在生活,再要找一个知根知底又懂你,且还愿意听你倾诉的人,恐怕不多。再说,把“垃圾”都往外倒,听者得有多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一种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它,只是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PART 4/寻求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或就医)


凡是到了这个层面,基本上你有越来越把自己围困于“囚笼”中的趋势了,你会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读博,痛苦感越来越深,悲情化倾向明显,可能就是抑郁症了。这个时候,如果该和医生来一次“正面接触”,那就别拘束。咨询师或医生面对成千上万的抑郁症患者,多少能够排解一些你心中的问题。更何况,说出来的轻松感或许会让你释怀。


PART 5/和老师沟通(比如大导师、小导师、博士教师)


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叫“讳疾忌医”。想来把心理问题寄托给医生,其实不少人还是有些排斥或者不适应。


曾经一个编辑老师跟我说:“现在有一种说法,当你写完论文给老师后,你的压力就转移到老师的身上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太懂得爱自己。爱自己就是不给自己添堵,适当的转移一些压力,不要把自己孤立在实验室、办公室的封闭环境中(这时候容易多想),通过沟通化解问题或者转移心境,可以暗示你的导师:“我又不是神,我可以什么都做不好!”你真的可以什么都不好。“我已经写完了,老师你多多帮我看看!”由嬉皮笑脸到死皮赖脸的甩锅,那个过程会很爽!


PART 6/降低自己的预期和目标


中国人读书,经常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读书人向来自视清高:读了书的就一定要比没读书的好,硕士一定要比本科好,博士一定要比硕士好。而读不好,没有人敢想那个结果。不得不说,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广大硕博生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期许、回报和成就等沉甸甸的东西,也夹杂着不该有的物质、攀比、荣誉等世俗追求,而隐藏其中的往往又是嫉妒、自怜、怨恨等人性的弱点,都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大山。而他们又往往太高看自己,把背负的这些东西当成是理所当然。这个时代给了博士生太多不该有的东西。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提出了“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这源于物理学一个很有趣的熵增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按照这个理论,以上压力的排解可以理解为熵增的过程。既然生命的本质就是负熵,那么我们应该“主动噬能以减小自身熵增加”。所以,排解压力主要靠自身(减少熵增加)。


记得曾经有一次看一个节目,里面的警察说,一些自我伤害和被伤害的事件,其实报道出来也很容易被人模仿。想想,一些硕博生一有想不开的时候,就想到了轻生。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道:对于这种事情,如果能够把他当前的社会关系都打破。比如,把他扔到非洲去待两年,恐怕就不会有轻生的念头吧!想法当然很好,可最重要的还是突破内心的欲念,摆正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预期:试想,多少人没有学历学位仍然可以活得很好,更何况已经走到了硕博这个层次。在北上广,有数不清的白领、金领,但也有同样多的普通打工仔,要不然城市的高楼谁建的?流水线上的产品谁做的?外面的马路谁扫的?


婚姻有“七年之痒”,其实努力和个人能力的发挥,也会有自己的天花板。既要明白自己的价值,更要正确的认知自己。


去年,秋招签约以后,身边不少朋友对我说,“你可以去更好的单位啊”,甚至面试我的老师,也跟我强调,“如果有更好的单位,你提前说一下就好”,走过了这么多的路,我知道人生其实知足就好。以阶段性终点为起点,还是可以跑出好成绩。更何况,哪一行都有牛人。


我想起多年前,和我一同准备考研的低一级的学弟,学习刻苦,基础扎实,各学科学习比我强。但当时我还是劝他,“最好是报一所普通985,不必非要强求顶尖名校。”那时的他,怎么也听不进去。我先一年考试,超过国家线近50分。他后一年考,连国家线都没过,离那所顶尖985高校更是差远了,悔之晚矣。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适合做学术的人,考研落榜后,却在各个行业里不停地流转。


后来,我不断地告诉自己,降低预期和目标,学会给自己一种满足感,或许能够得到意外的收获。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保尔乔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从挂科学渣到史上学历最低诺奖得主,他用17年时间重新证明自己

教育区域失衡?政协委员:建议优化全国高校分布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研究生“毕业需发表论文”的硬指标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